贤善人格是世出世间之基础

2021-05-30 10:01:00 发布: 人气:1


图片

修行有一个主要的问题,一个人人品不好,佛的事业没有办法承担,你的魔的关也很难过,人品很重要的。很多很多的时候,不是靠法过去,而关键就看你这个人品,你这个人品好不好?人品不好的话,魔考的关过不了,真正的佛法利益不会现前。

图片

太虚大师


在这一点上,以前太虚大师,他的名言就是:“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每天要反省自己在人事物上,跟同参道友上,为常住服务上,为大家服务上,在配合上做得如何。哪怕早晚功课上,每天早晚功课,你做的质量怎么样,质量好,你就收获,你有功德,如果质量不好就有罪业。

图片

人格上面,我感觉有很多人他哪怕是再困境、再困境,最后就是靠着他的人品会度过那些难关。人品才是决定在我们这条路上能走多远的一种标志,学佛心地很重要。所以四无量心是我们修行的一个很好的标准,慈悲喜舍无量,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有一些是简单的,却是我们一辈子要去做的,而且你真做到了,马上这个心就放光了,你的心从14K的变18K的,那颜色就变了,光明就变了,功德已经变了。

图片

拓展内容


六祖大师,出生在广东,身体矮小。他到五祖大师黄梅去求学,五祖让他舂米,他个子矮小,体重不够,他就在自己身上绑了一块石头舂米,八个月后把那个石头都磨得光溜溜的了。五祖大师除了看他写了那个偈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虽然看他理论上,讲得非常好,比那位佛学大师讲得还好、更高超。


图片


但是实际上这个祖师还要去考察的。五祖就到他工作的环境去考察:叫你舂米的,你舂了八个月,我来看看你工作怎么样?结果一看,虽然理论上很高超,但是实践上他是克己奉公的,他甚至是不惜自己身体的,他最后能够把六祖的位置传给他,不单单是因为他做了那首偈子,而是他看到,五祖有一个感慨,他说:我交给你这小小的工作你都能够用自己的生命肉体去承担,更何况我以后把佛法交给你呢!他说:是法的话,更是会为法忘躯啊!人要有这种精神,才能担当大业,只是展露他一个向佛的决心,不惜生命的决心,这样的决心是对他自己来说,对社会来说都是可歌可泣的

图片

作为一个弟子来说,你没有修过,你没有尝过这个法味,光看经又不知道。那师父怎么样把佛陀的真意告诉给你,这时候有可能就要绕个圈子了。先让你戒恶修善,要培养你的人格,人品,完善人品,人品都完善了之后,然后有可能觉得你这个人已经是一个好人了。是一个有菩提心的,一个为了别人能够舍弃自己的人,这时候是人格很纯善了,有可能才会给你讲“真实意”。

图片

人格贤善


人格贤善很重要。有位生死自在的大成就者、大修行人,将一生奉献给了一切生命的尊者,在总结一生修行经验时却说:“无论你是佛教徒、非佛教徒,还是信仰其他宗教者,只要生存于世,就一定要有贤善的人格。”

图片

一个人之所以令大众景仰,因为他会默默秉持高尚的行为,平等地尊重每一个生命。有了这种贤善人格,才有修行佛法的真实基础。正如太虚大师所说:“人成,则佛成。”

图片

拓展内容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

“佛法之盛衰,由儒学之隆替。儒之德业学问,实佛之命脉骨髓。故在世为真儒者,出世乃为真佛。以真儒心行而学佛,则不学世之假佛。”


《印光法师文钞·复方家范居士书》:“然欲了生死,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为世间贤人善人。若伦常有亏,三业多愆(qiān 罪过,过失),欲于临终蒙佛接引,以与佛气分相反,何有无感之应。”

出离心


出离心,是想脱离轮回、获得解脱之心。低一点来说,就是对财物、亲人等不过分贪执。


要知道,无止境的贪婪只会带来痛苦,若以随缘心对待一切,有高尚的精神追求,这样的人生非常自在。

图片

佛教中的伟大的高僧大德,虽然不像世人一样在物质上忙忙碌碌,但他们将弥足珍贵的佛教思想传播在人间,启发我们的善心,也驱除我们心灵上的痛苦。


所以,真正的出离心,让出家人甘心于简单的衣食住行,在他们看来,名声、财富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毫无实义;而唯一要做的,就是解脱轮回的束缚,利益一切众生。

菩提心


所谓菩提心,就是为令天下一切有情获得究竟圆满正等觉佛果,而发愿修行、成佛之心。


菩提心表现出来是大慈心与大悲心,有了这种心的推动,你会自发地为一切生命去除痛苦、赐予安乐,而且是无条件的。用世间的话讲,也就是无私奉献。

图片

无私奉献很多人做得到。所以,不是大乘修行人才需要菩提心,社会各个层次的人都需要有,有了它,就能化解人群中强烈的自私理念。


在大乘修法中,利他心或菩提心对治嗔心。其中利他心也分层次。如果不能具有最高尚或中等的利他心,有颗相似的利他心也可以。比如,你实在拿不出真实灿烂的笑容,但考虑到别人的存在,该笑的时候笑一笑,即使是表面上的,也应该是有益的。

无二慧


大家经常念《心经》,也常常引用“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里面所表达的就是无二慧,或者叫无我智慧。


这个无我智慧,即使不从解脱上讲,生活中稍微懂一点也有相当大的利益。很多人被执著捆缚以后,不大的事情也总是感到忧虑、顾忌或不平,这样的人生只有痛苦,没有快乐。

图片

在释迦牟尼佛宣说的所有教法中,无二慧是最深的智慧,凭借它可以断除一切烦恼愚痴。


获得无二慧有两条途径:一是在潜心闻思、研究之后,一心修行;二是在正确指导下参禅或修持窍诀。


无二慧对治痴心,也就是无明,能将最细微的所知障遣除。当然这需要长期修行。有了闻思修,最终一定能得到不可思议、超越一切的境界,那是真正的洒脱与自在。


——传喜法师


微信文章往期甄选:

三皈五戒的六十一位护法神详解
【新年吉祥祈福】《大吉祥经》合集三集全 {精美版}
新年念诵《心经》遣除违缘、福慧增上
这份吉祥超越时空加被着每一位有缘者
如何才能利益累劫的冤亲?
念佛菩萨的名号,到底有怎样的奥妙?
【新年吉祥】进入佛陀的救护体系
查询下你的福报余额,送你一份增福增寿的指南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什么会这样?
修行人有这样的品格非常重要
原来如此:找到自性的方法
慧日寺的名字原来和这尊佛有关,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聊天的深义

图片



相关文章
· 德语视频|得无量报
· 弘一大师:致认为佛教是迷信的人
· 你真的了解佛教吗?
· 甘露醍醐 | 什么是空性的智慧?
· 什么样的人容易融入佛光?
· 吉祥的缘起
· 微信公众平台
· 【英法德意日五国语种视频】慧日法语每周甄选
· 甘露醍醐 |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 结夏安居 | 实际上,如此行持时就与十方诸佛同一住处了
· 如何避免把你的信仰变成纷争
· 【英法德意日五国语种视频】慧日法语每周甄选
· 学佛学到最后,你会变成什么样子?
· 印光法师 | 自力法门和佛力法门的区别
· 让生命清明温润
· 微信公众平台
· 【日语视频】让心灵保持美好的状态
· 甘露醍醐 | 怎么把年龄变成生命的庄严?
· 善知识最重要的两种特质是什么?
· 结夏安居 | 形心摄静,专勤办道 ——慧日禅寺进入结夏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