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个“放大器”把功德变成一亿倍 || 《天台宗纲要》第四十一集

2022-01-21 00:00:00 发布: 人气:3

👆点击观看视频



图片



“藏通别圆”


图片


我们佛教里有一个《变亿咒》,这个咒念一下,就能把一个功德变成一亿倍功德。这是什么道理?就是圆教讲的“一法即一切法”。


就像我们在这里讲课,可不可以遍入三千性相?可不可以每一微尘都在讲课?可以的。这就是圆教的功德与功用,把一善变成无量善。


这样积累福德资粮快不快?但这是佛陀给善良的人,甚至是真正发心的人、发起菩提心的人迅速积累资粮用的。


图片


所谓“人成即佛成”。当一个人通过戒恶修善,生起纯然之善的时候,佛为了让他早日成佛,把他的一善变成无量善,让他迅速积累成佛的资粮。


反过来说,佛为了慈悲救度造恶的人,让他们化解刚强的贪瞋痴和造作的恶业,也引导他们分析怎么遮止恶业、消除恶业。


所以对一个普通人、一个善恶念头夹杂的人来说,对圆教这么高深的法是需要谨慎的。为什么《法华经》里,五千众退席佛不制止?因为这样的妙法,有些人不适合听。《法华经》后面也讲到,什么样的人不可为说。因为这些人,面对这样一个殊胜的对境,如果有一念不善,造作的恶业都变得无量无边,微细之恶都会“刹那造罪、殃堕无间”。


所以这个“放大器”只给善的人用,对自己善,对别人也善,那就适合放大。


图片


有句话说“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也是这个道理。一个修这样殊胜的法的人,如果众生对他不善,果报也很严重。


凡夫之所以是凡夫,就是说他没有清净的见,没有甚深的智慧,难以对善业善法生起恭敬、随喜,正因为这样,妙法不常有,连名字都难以听到。


也正因为这样,在娑婆世界,圣人要显凡夫相。诸佛菩萨要利益众生,还要默默地不让众生知道,“和光同尘”,“善知方便度众生,巧把尘劳为佛事”,润物细无声。


图片

《自在王菩萨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乃往古世过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名净明光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尔时有菩萨比丘,名金刚齐,得持戒力。


行净戒故,常在闲处,林中经行,欲具佛法故,修习正行,修正行已,作如是念:

不得一切法,是则名戒。不贪一切法,是则名戒。灭一切结,是则名戒。观身如镜中像,是则名戒。于诸言辞如呼声响,是则名戒。观心相如幻,是则名戒。善不善法无二无别,是则名戒。


为贪欲故观身不净,是则名戒。为嗔恚故生于慈心,是则名戒。以智慧破痴网,是则名戒。不得贪恚本,是则名戒。于法无观无想分别,是则名戒。无我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无人见,无常见,无灭见,是则名戒。


于一切法,不作不起,是则名戒。心无所畏,是则名戒。不依三界,是则名戒。信无生法,是则名戒。信解无生法忍,是则名戒。不贪利养,是则名戒。于诸法空心不惊畏,坏离诸相,蠲除诸愿,是则名戒。心无所念,是则名戒。


不自高,不轻彼,是则名戒。不着诸入,是则名戒。不起五欲,是则名戒。了知诸阴同于法阴,是则名戒。了知诸性同于法性,是则名戒。乐无诤讼,是则名戒。于善法中不舍勤行,是则名戒。知一切法必寂灭相而以身证,是则名戒。

所以戒里面是有智慧分的,戒里面就具足了智,具足了定。“于一切法,不作不起”,这里面定慧都具足,才名为戒。


我们学戒也是,不是单单那些戒相才是戒,这里面有很多大乘的智慧的。


图片

金刚齐比丘,如是安住于戒,修习圣法,正念无倒。时有魔子名曰障碍,见金刚齐比丘如是持戒,修习圣法,正念无倒,与八万四千诸魔及其眷属,贯钾持兵,来到其所。自隐其身,观是比丘,心在何行。

真到这样修的时候,天魔才来。如果自己的烦恼魔、五蕴魔、死魔都没降伏,天魔根本不需要出手的。

千岁随逐,乃至不见一念心散,可得恼坏。于是魔子及与眷属,现其魔身,执持刀鉾,在比丘前,欲以相怖。


比丘见魔,大众兵仗,欲以相怖,作是誓言,若我戒净,习于圣法,正行不倒,以是缘故,魔众兵仗皆当变成青黄赤白杂色莲华、须曼那华、婆梨师华、奇妙名华以为璎珞。是时魔子与其眷属,形色仪法皆如我身。


金刚齐比丘说是语时,魔众兵仗即皆变成妙色之华,殊妙香洁以为璎珞,一切诸魔皆自见身,如此比丘,剃除须发,著染袈裟。


图片


金刚齐比丘这样的功德,马上就能跟魔子魔民“量子纠缠”,把他们变得跟自己一样,所有武器都变成妙色之花,璎珞垂布。


所以功德深厚了,魔都能被感染掉。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功德,别人的习气就会感染我们。


魔子见比丘现大神力,怪未曾有,发希有心,与其眷属俱礼其足,作如是言,汝得何法,乃有是力?比丘言,此力不从有所得生,亦不依于身口意及一切法生。是力不以住相故生,以无住处故。


这个力有住处吗?大家要想一想。只要有住处,就会有漏。


言比丘,我于千岁求汝心行,不能知处。比丘言,汝若以恒河沙劫求之,亦不能得,何以故?是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汝宁能得幻化人心所行处不?答言,幻化之人尚无有心,况心行处。



图片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相关文章
· 原来我们占了这么多“大便宜” || 《天台宗纲要》第四十集
· 处处都是圆教的理 || 《天台宗纲要》第三十九集
· 助人出家的功德有多大 || 《天台宗纲要》第三十八集
· 吃的是饭,还是法?|| 《天台宗纲要》第三十七集
· 怎么出三界?|| 《天台宗纲要》第三十六集
· 这就是圆教的见 || 《天台宗纲要》第三十五集
· 珍惜当下,进一步超越 ||《天台宗纲要》第三十四集
· 凡夫怎样相应于殊胜的教法? || 《天台宗纲要》第三十三集
· 明白这个之后,念佛句句相应 || 天台宗纲要第三十二集
· 三界的门在哪儿?该如何出去?||天台宗纲要第三十一集
· 哪一个法对我们最殊胜?|| 《天台宗纲要》第三十集
· 这场法会,“大咖”齐登场,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佛说无量寿经》讲记第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