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雨老人,禀善导专修之旨,阐永明料简之微。中正似莲池,善巧如云谷,宪章灵峰,步武资福,宏扬净土,密护诸宗。明昌佛法,潜挽世风,折摄皆具慈悲,语默无非教化,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弘一大师
今天是农历腊月十二,为近代高僧、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法师(1861—1940年)诞辰纪念日。
印光大师,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大师是民国四大高僧之一(虚云,太虚,印光,弘一),与近代高僧虚云、太虚、谛闲等大师均为好友,弘一大师更是拜其为师。大师振兴佛教尤其是净土宗居功至伟,是对中国近代佛教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之一。于净土宗可说是上承祖意、下启后学。在当代净土宗信众中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及,被后人尊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
大师化人无数,最被人称道的是,无论是谁,只要写信请教,大师都回信指点迷津,由其回信集结而成的《印光大师文钞》,前后三编共计一百余万字,解答学佛者的各种疑难杂问,于各宗的教理及各经要义,都有精辟开示。论述律、教、禅、密、净事理明彻。是净土修行人的指路明灯,被誉为“小藏经”。大师还创办了佛教印经机构弘化社,广泛结缘经书法宝。
幼年随兄读儒书,颖悟非常。因读程朱、韩、欧之书,受其影响而辟佛。15岁后,病困数载,得读佛经书,始悟前非,乃回心向佛。
清光绪七年(1881)大师21岁,礼终南山南五台莲花洞道纯和尚出家。次年,到陕西兴安县(今安康市汉滨区)双溪寺印海律师座下受具足戒。此前,曾在湖北省竹溪县莲化寺晒经时,得读残本《龙舒净土文》,得知念佛法门之妙。自幼病目,几乎失明,至是一心念佛,目疾乃愈。平生自行化他,一心净土为归,即肇端于此。
嗣后闻红螺山资福寺为专修净土道场,于二十六岁时辞师前往,翌年正月朝五台毕,仍回资福。同年十月进念佛堂,后任香灯、寮元及藏主等职。此间,除念佛外,深入经藏,研读大乘典籍。
三十岁,至北京龙泉寺当行堂,苦行培福,潜修密证,长养圣胎。次年住圆广寺,越二载,适普陀山法雨寺化闻和尚入都迎请《龙藏》,助理需人,众给师荐,相随南下,延居法雨寺藏经楼。
三十四岁时,应寺众坚请,讲《佛说阿弥陀佛经要解便蒙钞》毕,即于珠宝殿侧闭关,两期六载。出关后,居茅蓬。四十四岁时,为温州头陀寺请藏经,事毕北归,仍住法雨寺藏经楼。至此,出家三十年,终清之世,始终韬晦。
民国二年(1912)五十二岁,高鹤年居士取大师文章数篇,次年刊载上海《佛学丛报》,署名常惭,读者叹服。
民国六年五十七岁,徐蔚如居士得大师与其友三书,以《印光法师信稿》为题印行。
次岁,又得大师文稿二十余篇,印于北京,题回:《印光法师文钞》。
六十岁时,再集大师文稿数十篇合订二册,出版于商务印书馆,木刻于扬州藏经院。后又迭次增广,排印于中华书局,题曰:《增广印光法师文钞》。
其文言言见谛,字字归宗,上符佛旨,下契群机,发挥禅净奥义,抉择法门难易,发前人所未发。
民国十一年,师62岁,江苏义务教育会成立,呈请省下令用寺庙作校舍,佛教界哗然,大师为此奔走,护教护寺不遗余力。
同年,应定海知事陶在东请,推荐智德法师去监狱讲《安士全书》,宣扬因果报应和净土教义,自己应聘为“江苏监狱感化院”名誉院长。
是年,陶在东又与会稽道尹黄涵之汇大师道行事迹呈报政府,请予题赐“悟彻圆明”匾额。贲送普陀,香花供养,盛极一时,缁素赞叹,喜悦异常,然大师对此则署若罔闻。有问之者,答曰:“虚空楼阁,自无盛德,惭愧不已,荣从何来?”
民国十八年69岁,应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请,于该林连日开示,听者蜂拥而至。
印光大师一生之盛德道风,诚为一代僧范。大师谨守戒律,自奉极简。信众之供养,悉皆代为广种福田,或用于流通经籍,或用以救济饥贫。而其自奉,食唯充饥,不求适口;每饭只粗菜一碗。吃完以馒头将菜碗擦净食之。或以开水荡洗饮之。衣取御寒,厌弃华丽。有供养珍美衣食,推却不过者,转手即送他人。凡善信供养香敬,从来不入私囊,助印佛书流通,外办佛教义赈会、慈幼院等,亟力于慈善事业,广种福田。
大师早就拟欲归隐,于民国十九年二月住苏州,掩关于报国寺,课余则修订四大名山山志,民国二十六年77岁冬,由于抗战应妙真和尚请,移锡灵岩山寺掩关安居。中外信徒来寺叩关请益,大师对来者慈悲开导,折摄兼施,使闻者悦服。
民国二十九年(80岁)。农历十一月初四,大师预知时至,端坐念佛,安祥生西,僧腊六十。次年二月十五日荼毗,得五色舍利无数。僧俗弟子建塔灵岩山巅,并于民国三十六年九月十九日将师舍利奉安入塔。大师一生严持毗尼,一丝不苟,六时念佛,三业清净,护教重道,勤奋修学,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弘扬净土,不遗余力,皈依弟子,众星拱辰。后人尊大师为净土宗第十三祖。
印光大师开示:
节欲素食为养生之道
重重灾病,总由宿业深而现行不谨所致,人生欲得无病健康,必须极力节欲。欲事一多则种种毛病悉皆发生,世人以行欲为乐,不知乐只一弹指顷,苦便一生常膺也。汝宜息心念佛,并念观音,将己妻妾作道友想,相敬如宾,不使起一欲念,如是久久则诸病悉可痊愈矣。若病已痊愈,犹不可即行房事,须大强健后,为继嗣故,偶一行之则必能生育,而且庞厚聪明,无诸疾病,此系先天之培植也。若不知此义,则自己、妻妾并所生儿女均无强健无病之幸福矣,此语亦宜与妻妾说之,此求诸己者。至于念佛,乃求诸佛者,己不节欲,佛也不易保佑,己肯节欲,再加至诚念佛,定规会诸病不生。
所言吃素,原为悯彼痛苦,养我仁慈,油与肉有何分别,肉汤亦当不食。然众生根性不一,能常素则令其常素,否则令持十斋、六斋、食肉边菜耳,此乃为不能吃常素之方便法,非实义也。
汝既以病苦之故,憋念众生之苦,当吃净素,勿以口腹为心性累。凡属有知觉者,皆不宜食,虽无知觉,然有生机,如各种蛋亦不宜食。牛奶食之无碍,然亦系取彼脂膏补我身体,亦宜勿食。黄豆、豆油补料最多,宜常服之,早间粥中宜下磨破之黄豆,平常食油专用豆油,校比猪油补力更大,何苦用钱买祸(以食肉欠杀债,故云买祸)而求补益耶?吃荤之人若肯吃素,定规会少病强健,以肉食有碍卫生,素食有益卫生故也。
吃荤之人当做宝货,可怜可怜,此系一僧见其做法,为光说之。汝既吃素,纵不能令全家吃素,当令少吃,不可买活物到家中杀,家中日日杀生,便成杀场,大不吉祥。
(续编上册复鲍衡士居士书)
印公行愿深,势至菩萨现身。
中兴净土度群生,文钞苦口婆心。
弘化光明照古今,灵岩道范常新。
共仰莲宗十三祖,愿师再来临。
南无十三祖灵岩印公大师!
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