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堂用斋 善用其心

2016-03-05 04:30:26 发布: 人气:1832

                                                         
       人类饮食文化里,分餐制是非常高级的,分餐制就来自于佛教,几千年了,佛教的吃饭已经可以算是非物质文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都是股东。
       这个筷子横在前面,代表我们的心是横遍十方的。拿筷子的手,你看,左手压着筷子,右手把它拿起来,再用左手,把菜碗移过来,端在左手里。端在左手的时候,虎口捧着这个饭碗,这样子就叫龙含珠,拿着筷子叫凤点头。吃饭的时候,碗筷不要发出碰撞声,嘴也不要发出吃东西的声音。先吃三口:靠左边,捻几粒饭放在嘴里,心里面要默念,“愿断一切恶”;筷子再在右边夹一口,放在嘴里,“愿修一切善”;当中再夹一口放在嘴里,心里默念“誓度一切众生”,然后才正式吃饭。
       我们需要添菜和添饭呢,要把碗放在前方的桌沿那。如果吃好了,两个碗叠起来也放在桌沿那,碗的外沿和桌子外沿一平。筷子也是很整齐的放在碗底这个地方,跟桌沿垂直竖在面前,这叫竖穷三际,饭吃好了筷子是竖的,竖穷三际。每一个动作都跟无上的佛法联系起来,点点滴滴不离其中。
       在寺院里面的话,一般性进入大殿、进入斋堂是不许说话的,住持师父可以开示,僧值只能说半句话,其他谁也不可以说话。行堂是给你添菜添饭的,他都有肢体语言,你要什么都有语言,不是用嘴说的,是用行为表示的,用你的筷子表示。进入大殿是见佛,佛在大殿,就好象百官去见皇帝一样,到了金銮殿谁敢讲话,就那个意思,不要见佛还讲话。        
       斋堂呢,是代表,我们叫一鉢千家饭,我们吃的这碗饭是百千万个人供养来的,百千万还是讲少的,是来自十方的。“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这一粒米呀,比我们泰山还大。我们说须弥山,须弥山肯定比泰山大,但是须弥山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一粒米比泰山还大还重,所以要端身正意,保持正念。还要食存五观,吃的时候要五观,第一个就是量彼来处,这是哪里来的,我有没有这个德行吃这口饭。最后,为什么要吃这个呢,为疗形枯,为成道业,为了要修行的缘故保持这个生命,让这个身体能够健康,可以修行才吃这口饭。但首先是惭愧的,我们还是凡人,是为了追求圣贤之道,所以吃这口饭,所以要对得起这口饭,这么个意思。

                                                                ---摘自传喜法师2011.06.13灵岩寺开示

喜欢就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们

相关文章
· 把握生命真正的意义
· 学佛的人—精神和生活相互庄严
· 生命最大的忧患是生死
· 修行自己 恩泽万物
· 进入寺庙还是很烦恼,要发愿让自己的身口意都圆满
· 修行容易去习难 习气不除总是闲
· 舍”是快乐之因
· 要想长久持续的修行,既要修慧又要培福
· 学佛要去除恶习,熄灭贪嗔痴!
· 一切众生被杀的恐惧都无法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