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第一:学而时习之

2016-06-01 00:00:00 发布:妙梅 人气:2650



图片来源:网络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为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的。
       
学:孔子在这里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时习:“时”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也指“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说:(yuè),同悦,是愉快、高兴的意思。
       
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愠:音yùn,恼怒,怨恨。
       
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
       
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来源:腾讯儒学
喜欢就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们

相关文章
· 皋鱼三失
· 《论语》述而篇第三十八:子温而厉
· 曾国藩用这四件事激励消沉的弟弟!
· 《论语》述而篇第三十七:君子坦荡荡
· 国学经典正改变孩子一生
· 《论语》述而篇第三十四: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 古人的“闲静”与“敬畏”
· 《论语》述而篇第三十三:文,莫吾犹人也
· 范仲淹家族如何兴旺800年
· 《论语》述而篇第三十:仁远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