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字中的中国情结--五台山古文殊寺端午心灵讲座暨蒙山施食法会圆满
2018-06-18 18:16:57 发布:佛教慧日
人气:2749
箬叶染过山泉的甘冽,包裹住稻米的芬芳,粽香四溢,转眼已绵密千年。
遥想每一载丝缠角黍,每一场龙舟竞渡,无论是楚之屈子,吴之伍员,越之曹娥,是忠臣谅节,还是孝女孤风,人们在这一日,致敬历史长河中的品性之光,寻求内心的浩然正气。
仲夏之初,榴锦重现,又是一年重五时节。
2018年6月17日下午,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内,建设中的法堂迎来了第一场法会。传喜法师在此为我们讲述“五”字中的中国情结。
五台山是佛陀的第二金刚座,五月初四又是文殊菩萨的日子。这一特别的时空,赋予此次法会殊胜的加持。
“五”字在中国意义深远。佛教有五台山,文殊菩萨有五字真言。“嗡 阿惹巴匝纳德”,“阿惹巴匝纳”就代表了五方佛,也代表着众生佛性中具有的五种智慧。
中国人喜欢“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这善终,不仅指临命终时种种善境界的现前,还包含了后人的纪念。一个人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奉献,能让大家来怀念他,就像我们端午节纪念屈原、伍子胥与曹娥一般。
端午时节,天地交泰,阴阳既济,万物也尤为昌盛。在这个时候,我们的身要沐浴澡漱,心要修德思圣,所以端午也有身端意正、正大光明的内涵。
每一个来寺院的义工,都要克服内心的障碍,将自己调整到全然奉献的状态。我们为三宝做义工,是超越了狭隘的自我,也提高了自己的生命境界。所以做义工是天地间的一种奇观,每个人的身心都放射出正能量,像端午节一样端正光明。
挽回众生的命运是佛的悲愿,也是佛法住世的缘由。我们在这里建设有形的道场,其实是为了弘扬无形的佛法。通过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彰显诸佛无尽的智慧和悲愿。
我们要善自思维,深入观察分析。以智慧、理性学佛,才能克服千难万险,走得长远。修行是不平坦的道路,只有依靠佛的力量,坚定不移地渡过业力的苦海,才能登上涅槃的彼岸。
出家人辞亲割爱,念念发菩提心利益众生。如果能通过现前僧宝的感染,趣入佛法的精髓,就能理解文殊菩萨,才真正进入文殊菩萨的世界。
入夜的古文殊寺,烛光熠熠。远在江南的慧日禅寺,亦是灯火辉煌。灯灯相映,祈愿道场常兴,善知识长久住世,众生破除无明烦恼,共趣解脱之门。
保定月明寺的四众弟子,也在法堂内同步参加法会。许多居士们利用端午假期赶到月明寺,通过做义工来奉献自己,以此真实地纪念端午节,追忆圣贤,学做圣贤。
愿以此功德,回向中国百姓宗族,世界万姓宗族,回向各人堂上历代祖先,回向古往今来忠臣良将、侠义英烈、海陆空阵亡将士,乃至四生六道、九幽十类一切有祭无祭孤魂等众;以诸佛菩萨之加持力、众生之缘起力,回向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众生尽得往生极乐世界,同登莲台。
喜欢就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