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的道德楷模
2015-12-24 04:30:00 发布:妙奉
人气:1321
这片土地,因养育了当今文学家莫言,而使人心生敬畏。生长于斯的莫言,其作品凭着一位知识分子的“良心”,始终以价值观为主题,所讲述的故事,触及的都是深沉而严肃的时代话题。
我们已经无法想象上古天真的时代,人天相应的境界;尧舜之德,也已离我们相去甚远。 商周时期,周文王画地为牢,囚禁犯人,不需要监督者,说明当时人们高度的自律和诚信水平。因此孔子才会欲复周礼,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直至唐太宗李世民以仁政治国,一次为使死刑犯人与家人团圆,相约事成再返监狱秋后问斩,结果犯人遵守信义,一个不少赴约受死。
相比于古人的道德素质,再纵观今世,人心不古、道德沦丧的事件屡见不鲜。伴随着道德下滑的,是传统文化的流失,昨日参观潍坊市博物馆发出感慨,明代四大家主要以临摹宋代山水花鸟画为主,大多徒有其形而无其神。而至清代以后,再无模仿之能力,便出现了“扬州八怪”的创新画派。一个时代的文化艺术失去了道德和良知的核心,也避免不了步步倒退的趋势。
物质世界的地水火风与道德文化同样也是相互影响的。佛教经典记载,佛灭度后五十年,罗睺罗尊者以神通让大斋主相信,佛陀时代普通的水也比五十年后最好的饮料清冽可口。在现在这个五浊恶世里,随着人的烦恼的增多,与地水火风的相互作用也处在恶性循环之中。
作为佛弟子,受业力召感而出生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应该反省。学佛首先就要学习如何忏悔,生起惭愧之心,这是转凡成圣的第一步。如能时时处在惭愧的状态,如印光大师时常自称“常惭愧僧”那样,便是处于无量光无量寿的状态了。
我们同时庆幸能够出生在佛法僧三宝还能住世,还能为世人所接受和礼遇的时代,佛子们当十分珍惜。设想如果我们生在三千年后看不到佛法的黑暗时代,那将是更加悲哀的事情。因此,我们要长养向道之心,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欣厌具足。如同淤泥里开出的莲花,时时自省,防非止恶,不争不夺。学习这片土地所长养的古圣先贤,培养自己成为世间的道德楷模,成为“人中之凤”。
---摘自2014.11.11传喜法师于山东高密雷音寺开示
喜欢就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