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明义丨《孝经》:天经地义一孝道

2017-11-12 12:30:12 发布:妙梅 人气:907
   
图片来源:网络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道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和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这是《孝经·三才章》的内容。
       
讲的是孔子跟曾子说孝道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此天下百姓也顺从天道,领悟世间的道理,用来施展教化。所以这样的教化是不待严肃推行就可以成就的,这种政治不需要严厉推行就可以实现大治。所以历代的统治者们都会顺应天道人心,用孝道来治理天下,这是最稳妥,智慧的方案。
       
具体怎么做呢?从上到下推行博爱的政略,百姓们就不会忘记孝顺自己的亲人,教给百姓德义,民众们就会开始践行礼让的价值。从上到下推行敬爱礼让的策略,老百姓们就不会争斗,用礼乐去引导百姓,人民就会和睦。统治者展现出自己喜欢礼乐,厌恶不道德的举动,民众就会知道令行禁止,用德行礼法规范自己,国家才能安定。
       
最后,用《诗经》点题,那威严显赫的太师尹氏,人民们都仰望着你!
       
这一章最精彩的内容,莫过于揭示孝道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它不需要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就是天生而存在的最真挚的感情。因此我们用这种情感去治理天下,就可以感化全天下的人,以最简单的努力,最终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有善于抓住人世间这种最朴素的感情,才能赢得人们的爱戴。
       
想到这个问题,我们再说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
       
徐庶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他非常有才华,得到了当时许多名士如司马徽、诸葛亮等人的称赞。他因与刘备来往甚多,得到了曹操的嫉妒,曹操找人软禁了徐庶的母亲,最后逼迫、诱骗孝顺的徐庶北上。然而这种权谋之术根本没有办法得到一个士人的真心,所以大家都传说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一言不发”等等故事。
       
的确,孝道是人们最朴实的情感,我们大多数人努力的奋斗,无非就是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过上更好的日子而已。善者会顺从这种最真诚朴素的情感,成就大的事业。
       
所以我们看到许多故事,当一个用人者需要得到人们的真诚回报的时候,肯定都是先想到发自内心的对他的父母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我们基本上都读过《陈情表》,这一篇文章的文字感人至深,因为晋皇室宣扬自己“以孝治天下”,希望选拔孝子到朝中为官,而李密就是一个很孝顺的人,被接二连三的征召。他不愿意舍弃自己年事已高的祖母,遂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先赡养祖母后才去入仕,这就是人间最朴素的情感。
      
李密写《陈情表》时,也因为自己的真情得到了晋皇室最善意的回应,皇帝对这样一位孝子加以封赏,让他赡养自己的祖母后才入朝为官。
      
这是一个管理者、为政者最基本的气度,当然也值得我们的深思。
      
版权声明: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作者凌俊峰,经腾讯儒学授权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来源:腾讯儒学
喜欢就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们

相关文章
· 《论语·公冶长》篇第二十六:颜渊季路侍
· 《论语·公冶长》篇第二十五:巧言令色
· 《荀子》:所谓祸福 其实取决于你的处理方式
· 读经明义丨《春秋》:礼让是一种洒脱的境界
· 《论语·公冶长》篇第二十三:伯夷叔齐
· 《论语·公冶长》篇第十五:子贡问曰
· 王阳明:情绪不好,是智慧不够
· 《论语·公冶长》篇第十三:夫子之文章
· 《论语·公冶长》篇第十二:子贡曰
· 《孝经》:孝道是孝敬父母 更是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