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波离尊者——持戒第一(下)

2015-11-22 06:58:58 发布:妙芳 人气:3632

 

行化中的遭遇

优波离证悟以后,因其个性拘谨,最注重生活上行住坐卧的威仪,佛陀所制定的戒条,他都能一一遵守,从不毁犯。不久,在同学比丘中,他就被大家一致公推为持戒第一!

说起持戒,真实发心修道的人,对严持戒律的长老,当然欢喜恭敬供养,但那些不守规矩不持戒的人就不会喜欢持戒的人,这是很自然的事。

因此,优波离在僧团中,有些人对他不欢迎,甚至也有批评他的人!

一个持戒的比丘,住在家中,恭敬他的人自会跑上门来,若是出外游化,不一定会受各地僧俗的欢迎。

有一次,优波离和一些持戒如法比丘到各处去行脚弘化,他们发扬持戒精神,经常举行诃责羯摩、驱出羯摩、依止羯摩、举罪羯摩等的忏悔法。但有一些比丘听到优波离来,就非常不欢喜,他们商量说:“现在优波离持戒比丘将要到来,他来了以后,一定会教诫我们什么应作,什么不应作,反而增加我们的疑悔,我们应该设去阻止,使他不要来!”

“当他来时,我们可以把门户关起来,把卧具挂在门口,不理睬他!”

“当他来时,我们可以到别处去!”

优波离在各地,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因此他决心不要到外面弘化,但佛陀又常常鼓励他。

尤其有一次,有一位偷兰难陀比丘尼,竟然当面骂优波离道:“这不是真修道的人,专门喜欢兴风作浪,为什么要常常请问佛陀?这是二部僧持,那是一部僧持,此项应作,彼项不应作,使我们生活增加不少困难和苦恼!”

遇到这样的情形,优波离总是行忍辱不睬他。对一个持戒比丘,有真信仰的人,总是恭敬;表面上修行的人,总不欢迎。

佛陀很关心优波离,有些从各方游化回来的比丘,佛陀见到时就会问他:“你有见到优波离比丘吗?”

“佛陀!我见到了,他正在各处弘化!”

“他行脚的地方,大家很恭敬供养他吗?”

“佛陀!有些地方对优波离尊者的恭敬供养实嫌不足,在家信徒不知道他是持戒比丘,出家比丘总不愿和他见面,甚至还有比丘起瞋骂他!”

“这是为什么呢?”佛陀怀疑地问。

“因为和持戒比丘在一起,大家感到很多不便!”这位比丘诚实坦白地回答。

佛陀听后很不高兴,马上召集诸比丘,说明戒的可尊可贵。持戒的人就像一盏明灯,品行端正,身心清净的人自然欢喜在光明之下,那些为非作歹的人才不要光明,喜欢黑暗!

佛陀又特地派人把那些对优波离无礼的比丘及瞋骂优波离的比丘尼找来,佛陀问道:“你们对优波离比丘拒绝欢迎,甚至对他避不见面,瞋怒恶口大骂,真有这样的事吗?”

这一群比丘、比丘尼在佛陀之前不敢说谎,只得承认说道:“佛陀!是真的,我们确曾对优波离比丘无礼!”

佛陀严肃诃责道:“你们真是愚痴,不恭敬持戒比丘,还有谁可恭敬?戒是汝等尊师,戒在则法住,你们不对持戒比丘恭敬,就证明你们有非法的企图!”

为了爱护持戒的优波离,佛陀非常不客气地呵斥那些对优波离无礼的比丘及比丘尼,由此可知,优波离在佛陀心中,是占有如何重要的位置!

奉派去息诤

在僧团里,依法修行证果的人很多,但犯戒的人也不少。像比丘中的迦留陀夷、提婆等,比丘尼中的修摩、婆颇、偷兰难陀等,都是常常犯戒的,他们的恶行、恶名声常常让佛陀烦心,佛陀总是劝大家以优波离持戒比丘为模范!

僧团本来是清净和合的,但恶性难改的比丘,有时非法起诤,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影响大家的修行,也影响僧团的名誉。每当各地有僧众间起诤事的时候,佛陀都要派一位上座长老前去调解纠纷,像这样的人选,非但要德高望重,更要能明辨是非,主持公道的才行。各处的诤事,每次佛陀都是命优波离前往调解。拘眼弥国的诤事,沙祇园的诤事,优波离都曾做过和平使者,像和暖的春阳,他的光芒所照之处,那凝结的冰块,自然就会融解。

优波离跟随佛陀,住在舍卫城的时候比较多。舍卫城的比丘很和合,因为大家常常亲近佛陀的关系,从来就不曾有过芝麻绿豆大的不愉快事情发生。优波离了解佛陀的心意,每当他奉命去息诤的时候,他有个原则:“彼处诤事彼处断”,他不把共诤的话拿来这边说,他不把起诤的人带到这边来,哪里的是非哪里了,他不会扩大诤事,他把诤的结解开,不留下痕迹!

像这样的和事佬,真不愧是持戒的比丘,不愧是教团上首的长老!

曾经有一次,正是安居的季节,佛陀派他到沙祇国息诤,优波离就推辞不去,佛陀问他道:“你为什么不去呢?”

优波离觉得这次诤事,非要佛陀前去调解不可,他不好这样要求,只得借故推辞道:“佛陀!我的袈裟僧伽黎很重,假若路上遇到雨,一时不易干,再带一件放在身边,在安居期中,这又不合戒法,请佛陀慈悲,这次不叫我去好吗?”

佛陀听后,思索了一下,他希望优波离先去调查一下,所以就再问道:“你此去要几天才可以往还?”

“佛陀!如果是非要我去不可的话,从舍卫城到沙祇国要两天时间,在那边要停留两天时间,回来也要两天时间,总计要六天时间才可往还一次!”

佛陀听后,点点头,说道:“从今以后,结夏安居期中,比丘留衣二件以内,可以六天为限!”

为了要优波离去调查诤事,宁可将已制定了的戒条重新修改,这不是以法来迁就人,而是表明了在法上优波离是如何的重要!

佛陀派优波离调查诤事,息灭诤事,而且好诤的比丘,佛陀总是叫优波离为他们作忏悔羯摩,优波离在事先总是郑重告诉大家:“诸位大德!奉佛陀的慈命,要我为你们好诤者作种种羯摩,治摈汝等,到时候请你们不要怪我,不要心里不喜欢!”

有些比丘听到优波离这有权威的声音,不敢再住在那里,宁可他去,不再相诤,也不愿给执法如山的优波离作严厉的羯摩。因此,一场诤事,往往化之于无形,这真是一位善于息诤的和平长老!

向佛陀问戒

在僧团中有着这么重要地位的优波离,而且被公认为是持戒第一的尊者,关于戒法,他经常向佛陀请示讨论,这在藏经的律部里随处可见,因为那都是片断的,或者都是枯燥的戒条,我们很难用故事的体裁把它写出,现在只能搜集一二,加以叙述,以此可去推想一斑。

在迦毗罗卫城的释迦族,国中有一条法律规定,凡是释迦族的女子,不可以嫁给别族,否则当治重罪。

这时,有一个释迦族的黑离车女,年纪轻轻,正是所谓花容月貌的时候,很不幸的是丈夫死了。年轻女子一旦寡居,难度晨昏的寂寞,恰巧不少异族青年向她追求,黑离车女有心答应,可是丈夫的弟弟从中作难,想占她为自己的妻子。

是这位夫弟品行不端,还是黑离车女另有新欢?她再三不肯答应,夫弟非常气愤,发誓说:“她大概另有私情,我一定要把她杀死!”

夫弟在酒中放下药料,黑离车女吃得烂醉如泥,夫弟就把她殴伤,向政府报告说:“这是我的妻子,她和外族青年私通!”

黑离车女醒来,知道有口难辩,有了这样的罪名,必被处死无疑,她就乘人不备,逃向舍卫城而来。并且在舍卫城跟随比丘尼出家。

迦毗罗卫城释迦族的政府,到处搜查黑离车女,都不知下落,后来听到情报说黑离车女逃到舍卫城,他们即刻作书给波斯匿王道:“我国有一个罪女,她犯了国法,听说她现在已逃亡到贵国,希望贵国能将黑离车罪女送还我国,以后贵国如有犯罪的人逃亡至我国,我国亦当送回贵国办理!”

波斯匿王收到这封国书之后,就问左右道:“黑离车女真的逃来我国了吗?”

大臣们回答说:“启禀大王!黑离车女确实已逃亡到我国,不过,她现已跟比丘尼出家。大王当初曾有禁令,若人犯比丘比丘尼,当治重罪。现在她已出家,无论谁也不敢去触犯她,请问大王,这怎么办呢?”

波斯匿王再三考虑以后,就作书回答说:“黑离车女确实已逃来我国,不过,她现在已经出家,不可追罪,若有余事,敬如来示。”

释迦族的政府接到这封回答都愤愤不平,大家觉得,一个女人犯罪都无法制裁,以后的国法还有什么用呢?

为了一个罪女的出家,使两国种下恨因,优波离知道后,就把此事请问佛陀道:“佛陀!犯了国法的人,我们可以收她出家吗?”

佛陀回答道:“优波离!国法的合理不合理,那是人民与政府的事,假使犯了国法,在没有宣判无罪前,僧团不可收她出家!”

那位收黑离车女出家的比丘尼,被佛陀严厉呵责一顿,这不是佛陀不慈悲,不救罪人,因为在清净的僧团,若犯了戒律,还是要被摈弃出去;犯了国法,自应受国法制裁,佛法不能包庇罪人。为了健全僧团,为了使戒法不抵触国法,优波离和佛陀才作了如上的问答。

优波离有一次还问了佛陀一个有趣的问题:“佛陀!比丘和比丘尼可以为社会男女做媒吗?”

佛陀回答道:“优波离!若比丘、比丘尼持男意至女边,持女意至男边,乃至介绍,这就犯了僧伽婆尸沙,需要悔过。”

“那么,佛陀!僧团里的比丘、比丘尼,对在家信徒的婚事,应该采取什么态度才对呢?”

“不要多管!如果是合法的,可于佛法僧三宝之前为其证明!”

戒,就是防非止恶的意思,就是为了要规范身心的,而男女问题,是最易引起纠纷,最易给身心带来烦恼与不安,所以持戒第一的优波离,向佛陀请示的戒律中,关于限制男女问题的为多。

慰问病人法

如何慰问病人?优波离有一次请佛陀详细地解说过。

有病的时候,虽在病中,如何病得合乎戒法?问病的时候,如何问得合乎戒法?优波离很关心这个问题。

曾经,优波离跟随在佛陀身后,见到一个病比丘卧在粪秽之中不能自起;优波离又知道有一次一个病比丘卧在路旁,有一比丘明明看见,却特地绕道而行,不愿看病,但佛陀制戒应看比丘病;还有,病了的比丘,以为不须持戒,就随意行事。为了这些事实,优波离提问题请问佛陀道:“佛陀!若有大德比丘病时,应该怎样前去慰问看视?”

佛陀回答道:“优波离!大德比丘生病的时候,不应该给他住在陋小的房中,应该住在阳光空气流通的房中。他的弟子要常侍在左右,洒扫房中,插花烧香,随时听他的呼吸。若有同学比丘前来问病,应以饮食供养问病比丘,若有所问,病者应答;病人力弱,没有精神讲话,侍者代答。慰问时要能随顺说法,能为病人服务一切,能满足病人所需饮食汤药。若是在家信众前来问病,请其坐后,即为说法;若有供养,即为念佛祝愿接受。如病人要大小便利,问病者要赶快退出。病房中除有人侍奉外,门口亦应有人,不得让人卒入。优波离!大德比丘病,应照此看视!”

“佛陀!小德比丘病了,请问您,我们应该怎么样来慰问看视呢?”优波离又请问佛陀。

“优波离!小德比丘病时,不应该卧于显著的地方,不可以让臭秽熏到房外来。他的师长或弟子都应该来看视,假使他没有师长弟子,同住的僧众应该差人看病,看病人数在三人之间。病人如要医药饮食,看病的人应该服侍供给;若是没有,大众应供给;大众也没有,应取病人有价值的衣钵易取饮食医药;若病人爱惜不舍,应禀告大德长老,轻语说法,使其开解,然后贸易;若无法贸易,大众应乞化供给;如不能乞得,在僧食中应取好的给予;僧食中没有好食,看病的人应持二钵到聚落中乞食,将好的供养病人!优波离!看小德比丘的病,应该如此!”

关于有病的比丘,他的饮食、汤药应如何规定,甚至圆寂以后的遗物处理,优波离都曾请问过佛陀,他能对病人关心得那么仔细,可见他慈悲为人的精神,这也就是持戒的精神!

一个出家的比丘,割爱辞亲,远离家庭故乡,加入僧团,病了的时候,如果没有人照应,当然很苦,但从优波离请问佛陀的话来看,生病不见得是苦事,因为八福田中,看病福田,是第一福田,师长、师兄、师弟、弟子都可以照顾他的,从优波离对佛陀的问话中,生病的问题,在僧团中可见是多么重视了。

破僧与和僧

优波离站在他持戒的立场,关心法制的问题,关心男女的问题,关心老病的问题,尤其他最关心的是破僧与和僧的问题。

六和敬的僧团,戒和才能同住,一个持戒的比丘,最关心的就是僧团和合的问题。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优波离想到僧团的团结问题,就走到佛陀座前,顶礼佛陀问道:“佛陀!请问什么叫做破和合僧?”

“优波离!”佛陀喊了一声,回答说道,“若大德比丘如法如律善解深理,诸弟子们无论是出家的或在家的,都应该礼拜恭敬随顺他的教导,若有人轻视、嘲笑、讥讽、毁谤,就是破和合僧;若在家信徒,对出家僧团,妄分人我,或在僧团中挑拨离间,或制造纠纷,是名破和合僧;若军政大员,强以权力,干涉寺院,驱污僧尼,是名破和合僧。”

“佛陀!破和合僧的人有什么罪过呢?”优波离又这样请问。

佛陀没有考虑就说道:“优波离!破和合僧的罪过,一劫之中堕在地狱中受苦!”

“什么叫做和合僧呢?”优波离问。

“优波离!礼拜、恭敬、随顺如法、如律的比丘,以及能够发心助僧、赞僧、和僧,是名和合僧。”

“那么,和合僧的人有什么功德呢?”

“和合僧者的功德,一劫之中,升入天界享受快乐!”

和僧、破僧的功罪,优波离不是不知道,他要借佛陀的金口宣说,增强话的力量,他就是这么一位谦虚、守法、明理的人,他的作风,他的态度,使我们对他生起无限的敬爱!

结集毗奈耶

在平时,能够处理僧团纠纷,能够为犯戒的比丘忏摩,能够和佛陀问答戒律微细的地方,渐渐养成崇高声望的优波离,在戒律方面,他已经成为权威。在僧团里,佛陀说他是持戒第一,比丘们也公认他是持戒第一!

有些比丘和比丘尼,对戒律有不解的地方,请问佛陀又感到不便,总是请教优波离尊者,他像默默的大钟,平时虽不多发议论,但一到叩打的时候,他就会发出洪亮的声音。

优波离的一生,因为他是持戒比丘,所以和俗世的人士很少往来。他没有到社会上去弘化,戒律是因僧团而设的,优波离的生活,从来也没有离开僧团。所以关于他的记事,我们也只能限于僧团之中。

佛陀涅槃的时候,优波离大概已经有七十多岁的高龄,诸大弟子们在耆阇崛山的毕波罗延石窟中,由大迦叶为上首,公推阿难陀结集经藏,优波离结集律藏,但当请优波离结集律藏的时候,他谦虚地推辞道:“我不敢担负如此大任,请再推其他长老!”

大迦叶支持优波离,见他推辞,即说道:“尊者优波离!请你不要客气,虽然今日在座的五百人都是长老比丘,但佛陀当初授记你成就十四法,除佛陀以外,僧团中以你持戒第一,现在律藏还是请你诵出吧!”

优波离不再推辞,他先提出很多原则性的问题,要大家共同遵守,然后他就诵出律藏。

他升座诵律的时候,一 一条目都说明此戒佛陀于何时、何地、对何人,以何因缘而制,以及犯了此戒有罪无罪的程度,参加结集的长老,对他的细心记忆,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个出身下贱种族的优波离,在僧团里有那么崇高的地位,实在不是偶然的,最后能由他主持结集三藏之一的律藏圣典,受着万世人的敬仰礼拜,使苦难的民族增强了信心,使佛法的平等之光万世千秋地照抚着一切众生!


喜欢就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们

相关文章
· 优波离尊者——持戒第一(上)
· 阿难陀尊者——多闻第一(下)
· 阿难陀尊者——多闻第一(上)
· 罗睺罗尊者——密行第一(下)
· 罗睺罗尊者——密行第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