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
戒
。
👇👇👇点击视频,了解一下
什么是菩萨戒?
菩萨戒是发大乘心的菩萨所受持的戒律,是属於七众戒以外的别解脱戒。其特色涵盖了七众戒,而又超胜一切戒。
菩萨戒分为出家菩萨戒和在家菩萨戒两种。出家菩萨戒出自《梵网经·菩萨心地戒品》,共有十重四十八轻戒;在家菩萨戒则出自《优婆塞戒经·受戒品》,共有六重二十八轻戒。三皈五戒是尽形寿的,而菩萨戒是超时空、直至成佛的。
求受菩萨戒的前提
因为菩萨发心是为广度众生,所以不发上弘下化的菩提心,便不能称为菩萨。据《梵网经》记载,菩萨戒虽有十重戒,以及四十八轻戒等戒相,但是它的根本精神是发菩提心,如果忘失菩提心,就违反了菩萨戒的根本精神。
因此《菩萨善戒经》说:“有二因缘失菩萨戒。一者退菩提心。二者得上恶心。”所以,发菩提心是菩萨戒有别于其他戒的最大特点,也是我们求受菩萨戒的必要前提。
受戒前的功课准备
提前学习很重要!
有了受戒的发心,做好了受戒的心理准备,我们在受戒前对戒律就要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不论是五戒、在家居士菩萨戒还是梵网经菩萨戒,都有哪些戒律,多少重戒多少轻戒,相关的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开遮持犯等等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在受戒前进行学习和了解的。
走出误区,求戒受戒
大众对受持菩萨戒通常存在两个误区:
第一:误认为菩萨戒“高不可攀”,与凡夫无缘。由上可知,只要具足前提,一切众生乃至包括畜生等三恶道众生皆可受持。
第二:误认为“受戒犯戒罪加一等”。现在一般人对持戒有一种畏惧之心,就是怕自己持不好戒,罪过很大,会下三恶道。其实,受菩萨戒的前提是要发菩提心,受了戒就跟成佛结上了缘。能够跟成佛结上缘分,比不受戒而没有缘分来得强。更何况受了菩萨戒,我们就有菩萨戒的戒体,有这个戒体,就有佛力的加持。
“有戒可犯名为菩萨”。受戒了,才有资格犯戒;不受戒,过着懵懵懂懂的人生,连犯戒的资格都没有。受了菩萨戒之后,我们要依教奉行、好好受持。如果不小心犯戒了,要以惭愧心至诚忏悔,及时让戒体还复清净。
未受戒前是否可以看戒本?
未受菩萨戒的人正常不可以看戒本,但为了了解菩萨戒或者在受戒前,可以听法师讲戒和查阅相关资料及戒本。
受菩萨戒者有八种殊胜功德
一者道场殊胜,菩萨发心,受此大戒,越六趣三乘,直至菩提。
二者发心殊胜,若人一念,发起大悲大智,受菩 萨戒,即超二乘。
三者福田殊胜,假使有人供养满世界大阿罗汉,不如供一受菩 萨戒者。
四者功力殊胜,受小乘戒,譬如萤火,受菩 萨戒,譬如日光。
五者灭罪殊胜,受戒破犯,犹胜外道,以戒威力,设堕恶道,受罪轻微。
六者受胎殊胜,受菩 萨戒者,若有胞胎,常为天龙善 神,共守护故。
七者神通殊胜,受菩 萨戒者,能搅长河为酥酪,变大地作黄金。
八者果报殊胜,受菩 萨戒者,当生莲华藏海,受法性身,一得真常,永不退转。受大乘菩萨戒,既得如是广大功德,因此奉劝诸善男信女,凡是信仰佛法皆应求受大乘菩 萨戒。既有百益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呢!
月明天心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关注美味分享
往
期
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