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就是我愿意礼敬、皈依,愿意把佛陀顶戴在生命最高处。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悲”就是拔苦的意思。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这几年在五台山,大家一起供养三宝,人力、物力、财力,业障消除,福慧增长。福报增长,学佛就特别容易入门,特别容易相应,打坐心也安,听法心也透明。
所以寺院不仅是一个地理方位,它也可以变成每一个有缘佛子心中的圣地。因为曾经跟文殊菩萨这样去结过缘,我们在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一种深入心灵的亲切——只要奉献过,不仅在物理空间上,这座寺院有你的一席之地,在你的心中,你也有了心灵的道场。
南无西天东土弘宗演教
诸大善知识
“西天东土”是代表遍寰宇的。无论是在东南西北,只要是弘宗演教、住持佛法的人,不仅仅高僧大德,大比丘、大比丘尼,甚至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尼,乃至优婆塞、优婆夷,他们那种护教之心,那种分享佛法的热情,有的带大家放生、施食,有的带大家念佛、拜忏、打坐,有的带大家朝圣,这些都代表他的生命世界里有深厚的佛缘,甚至对娑婆世界有深刻的悲愿。
表面看好像只是一位优婆塞、优婆夷,实际上他跟这个世界是有缘的,否则他不会来到这里,不会成为对这个社会有影响的人;同时他是有深厚善根的,他对佛法有责任心。
所以“西天东土弘宗演教诸大善知识”,实际上包括了四众弟子,有时候甚至涵盖了各行各业,这是非常广阔的范围。
南无虚云老和尚
南无圆瑛大师
南无静权长老
南无静慧老法师
南无悟公上人
我们每天还要忆念我们的祖师们。忆念他们,我们就跟十方一切诸佛链接在一起。
从过去到现在,从懵懵懂懂到慢慢丰富了佛学知识,有了越来越深的修行体验,能够得法受益,都是从善知识、从我们的师父身上传承下来的。
从这个意义上,文字、书本、寺院都是辅助。印多少经、建多少庙,不代表佛法就昌盛。善知识住世,善知识的知见我们能听得到、能思维,那是引领我们深入经藏的。善知识是能传如来的真实义的,是能传如来心印的,是能传三皈体、戒体、定体、慧体的。
——三参法师
微信平台 | 佛教慧日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