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Chapter 1
但得除妄
参本来面目
禅七在起七的时候,主七和尚用了这一句,叫“佛来佛斩,魔来魔斩”。这就是禅七的时候是不分佛和魔的,不管什么念头起来都要把它扫掉的。
所以考功的时候也不能开口说的,因为只要你起念头就错了。不管你讲什么,只要你想讲,这个“想讲”就是有一点问题的。无论你表达得再优美,你只要打这个妄想,这就已经是妄想了。
这个很重要啊!为天地立心,怎么立心?在禅堂里就可以知道了,就是“立正觉心,离一切虚妄,扫一切烦恼”。扫除一切烦恼,才能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
这也是达摩祖师跟梁武帝之间的对答。梁武帝问他:“有凡圣否?”“没有。”“对朕者谁?”“不识。”这就知道达摩祖师西来意是什么,他要传的是什么……
我们佛教里各宗各派也是说“但得除妄”,只要起念,它都是妄念。要参什么呢?参娘未生前的本来面目。
娘没有生我之前我长啥样?这实际上就是指什么呢?指我念头没起前是什么状态。你只要一起念头,就不叫参话头了,叫话尾,就落在念上了,一切生死轮回都是从这里造的。
Chapter 2
警惕妄念
止观明静
念佛里也有这句话“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念佛要念念无念,无念而念,要用这句佛号来降伏其心。但是有些人不知道念佛的时候打妄想是一种病,如果禅堂里这样打妄想那还了得了?
如果禅堂里妄想不断,就会有警惕心的。怎么降伏不了妄想呢?他就会有紧迫感,知道自己修行出问题了,出状况了。妄想不断,刹不住车,止不了,这叫病。
我们禅堂门口挂的一块匾额,是兴慈老和尚的墨宝“止观明静”,这四个字里“止”字最大,又粗重又大,很有力。相对来说“观”还小一点;“明静”的“静”是安静的静。
云居山一过赵州关就是这副对联:“入此门不许你七颠八倒,到此地哪管他五眼六通?”第六意识疯狂运转,如果止不住、刹不住车就是有问题的。
凡夫就是这样,轮回世界就是这么创造出来的。佛是正觉,这个正觉是清净的、无染的,如果建立概念,那就是有染的,禅堂是没办法坐下去的。
所以,一到禅堂里,那真的是佛、是魔就给你照出来了,这一照就知道自己嘴脸是啥样的了。我们生生世世的业障、习气在禅堂的加持下,八识田的种子会翻出来的。
Chapter 3
降伏其心
降伏烦恼
我们以为打禅七就是到禅堂里坐着吃包子、喝稀饭,修养身心,大概打一个七或几个七人会长胖吧,实际上是非常消耗体能的。不仅是对体力的考验,因为一天要走三十多里路,两万多步,最主要的是降伏其心、降伏烦恼,是很吃力的、很拼命的。
一般性觉得去受三坛大戒一个月,好像已经很锻炼人了,但是跟禅堂的禅七没办法比的。自古以来,这个事的意义要超过生死,打禅七是要告生死假的。
修行要大福报的,没有大福报修不了行的。所以要好好地服务常住,修一点福报,消消业障。禅宗的道场是以禅堂为核心的,禅堂以外都叫外寮、外护,整个寺院就是围绕着禅堂运作的。常住能够成就一堂禅七这样的佛事,整个寺院里外配合、上下合作,这是一个道场整体的荣耀和功德。
—— END ——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