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无处不在
贪无处不在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财、对人、对名,对很多东西都有一种过度的贪欲,人与人之间很多时候是一种贪心的关系。现在的人起心动念都跟利益挂钩,贪心萦绕在心头,贪无处不在,这已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一种社会现象。
生活当中财色名食,任何一件小事你贪着,执迷不悟,都能圈着你轮回好多世。一个“财”字,就迷得我们团团转。这个钱表面看是钱,它的本质就是人的贪心,钱是有漏的,但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贪婪,都为它造业。
我们中国有个传统的理念: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为什么莫强求?强求就是贪,贪心一起就没福。本身你命中有,本来是要求福报的,贪心一起,反而福报全都失去。贪心是贫穷之相,一个人虽穷,但要有一种志气,不要起贪心,要跳出这个贪字。
我们常说“一念贪心起,百万障门开”,当贪心起来的时候,我们就被障住了,就看不到真相了。这个世界是由我们的业力所变现出来的,一切的显现如露亦如电、如幻如化,但我们就为了这一点鸡毛蒜皮的欲望,迷失在物质里,消费自己的生命,乐不知返。
世间的物质、金钱名利,都是尘埃,都是过眼云烟。我们舍本逐末,去追逐外在毫无实有的、如草头露、如三更梦的这个世界,却忘失了自己无上尊贵的佛性。我们追求的所有一切,原来都是妄想,真正的东西却被我们忘掉了,所以佛才说千经万论,处处把我们拉回来,指归我们。
一个人真正的贫困来自于心灵,我们没有发现自己有伟大的佛性,坐拥富贵,受着贫穷,这是最大的冤枉,这也是生命最大的一个资产的浪费。佛教说“衣里的明珠”,衣服里有一个明珠不知道,还在要饭,自己有个无价宝不知道,还天天问别人乞讨,朝不保夕,这是人类最大的贫穷。
贪欲是没有底的
富贵犹如草头霜,功名利禄转眼空。不要说外在的金钱、名利、地位,就是你自己身体的四大都不是你,都是无常、苦空无我的。无常一到,转眼成空,万般皆不去,唯有业随身。哪怕你家财万贯,都没有办法解决生老病死的种种苦。
世间上大多数人通过追求外在物质,来谋求自己的一种幸福感,但是由于自我的贪欲是没有底的,所以生命一直处在一种不满足的状态里。我们的心在物质面前,欲望没有止境,你得不到满足,你的幸福感就不会真正属于你。
而当看清世界的真相后,巧妙地运用物质、运用财富,这是一种菩萨的行为。积累财富为布施之因,帮助他人、社会进步,这才是积极的、自利利他的,这才是人生应有的修养。
幸福是内在德行的外显,是内在福报的受用。贫穷和富贵是相对的,是由人内在知足还是贪欲来决定的。对于知足的人来说,虽卧地上也是快乐的,不知足虽处天堂也会忧恼。
德行的外显
幸福是内在
知足为
智者的行为
在戒除贪的时候,我们要有知足之后的具体行为。比如说当我们贪心生起来的时候,马上想起佛教里的“贪人一粒米,失己半年粮”,贪外面一粒米,自己家里半年的粮食都已经没有了。
当你克服了自己的贪心,超越了贪心冲击的时候,你会觉得有没有都无所谓,通过对贪的对治,生命成熟成长了。这种生命的升华,是在知足的前提下获得的。所以知足是富贵,是我们生命获得究竟快乐的一种方法,佛称知足为智者的行为。
往期精选:
【父亲节】如山的父爱,深厚宽广,如何来报答您——我亲爱的父亲?
爱因斯坦的选择让我们反思: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人类该何去何从?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合集 全68集(视频&文字精美版)
送彩蛋!「慧」看电影之《地球脉动II》干货笔记:天地间真正的生存之道
回向
○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声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fojiaohuiri608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点赞是随喜,评论是思考,转发是分享!
请将这份爱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