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馀夏首,风候正清和。时近本师释迦牟尼佛圣诞,慧日禅寺启建为期八日的浴佛节法会。
2019年5月5日,农历四月初一,傍晚六时,四众齐聚大雄宝殿,为法会举行庄严的洒净仪式。梵香纷郁,妙韵满空。法音净水荡尘涤垢,令坛场清净无染,大众三障蠲除。
洒净过后,慧日禅寺将于5月6日启建为期两日的《大佛顶首楞严经》诵经法会。
《楞严经》是一部破迷开悟的殊胜经典。《楞严经赞》云:“幽清扰动,罔象虚无,涅槃城背向迷途,最后示规模,五阴干枯,高举步天衢。”
“幽清扰动,罔象虚无”,佛陀以大智慧带我们穿越重重的迷惘。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对色声香味触法,生命在种种的现象中游走迷失。《楞严经》,就是彻底地把我们从六道里带出来,不管我们是在罪业里,福报里,还是神通妙用里。所以每一次看到《楞严经》总是想,我们作为佛弟子,哪怕一生能够依止这一部经典,都属于莫大的福报。
《楞严经》是究竟了义的。佛陀降生到人间,显现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在人间的福报那么圆满,但还要从头顶再涌出来,超越他的肉体,完全地在一个不受人间业报体束缚的千叶宝莲里,以佛的真身来宣说。
佛法里说,佛有法报化三身,佛的化身应众生机而现,从佛法的角度上也不是了义的。在这三身中,佛的法身最为了义。所以《楞严经》,是佛陀现了最了义的身说的最了义的法。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这个“大”,我们每个人都有。凡夫有,佛也有,但佛的“大”和凡夫的“大”是有区别的。一个“大”字,就有凡夫见、天人见、声闻见、缘觉见,就有藏、通、别、圆的见。
这个“大”不是空的大,“大”中是有佛的。佛为什么是佛?因为圆满了福慧,达到了生命的最高境界,这就是“顶”。那“如来”呢?“如来”是没有去来的,乘一实相教化众生。
“密因”,是我们自己本有圆满的如来藏性。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但自己却不知道。佛把我们的佛性培养长大,让我们解脱。虽然让我们解脱,佛却说无有一众生可度,这秘密不秘密?你有一个宝自己却不知道,这是不是秘密?这就是“密因”。
这个“因”,是以“大佛顶”为众生修行的因。佛把佛的智慧告诉我们,我们依着这个智慧修行,依着我们的佛性,依着如来的教导依教奉行,这叫教、理、行、证,以此为教理行证成佛之因,这就是“如来密因”。
“诸菩萨万行首”,一切菩萨皆证悟到他的“大”。我们的佛性大不大?大。那佛性是不是佛?就是佛。“万行”,“万”不是说只有一万,而是多的意思。那什么是“行”呢?行分为两种,一个是慧行,一个是行行。菩萨六度里,般若为慧行,前五度为行行。六度万行,每一度、每一行都包含了无量行。菩萨依着“大佛顶”而行菩萨道,一切众生成佛的因都是这个“大佛顶”。只要依着“大佛顶”,把“大佛顶”放在第一位,我们就能成就世出世间的一切事业。
“楞严”,“楞”是坚固,“严”是究竟,“楞”“严”合在一起就是圆满,世出世间都究竟坚固。所以这个法门包括了十法界的一切众生。
《楞严经》为什么这么殊胜?因为它在天台宗“藏、通、别、圆”里属于圆教,圆顿之教。以圆顿的智慧看,众生当下的佛性就是圆满的,所以佛看众生非众生,是名众生。在“大佛顶”这个教证的智慧光照下,一圆满一切圆满,一究竟一切究竟,一自在一切自在。
在《楞严经》里,第一卷就讲到两种根本:生死轮回的根本、菩提涅槃的根本。我们皈依三宝,就是要告别生死轮回,走向菩提涅槃。但这要转化成一种理性,皈依是理性的,修行也是理性的。所以我们自己的行为,戒烟、戒酒、戒毒,戒杀、放生、吃素,自己都要有决心,这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往期精选:
全球前世记忆真实案例为你解开轮回转世之谜(内有珍贵影像资料)
恭逢三界导师释迦牟尼佛涅槃日:为何您的告别是在春暖花开之时?
令权威科学家敬仰,更多不可思议往生实例证明佛教修行真实不虚!
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声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fojiaohuiri608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点赞是随喜,评论是思考,转发是分享!
请将这份爱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