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看过来,教子良方大揭秘!

2019-03-05 00:01: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一个孩子来到世间,人生路上遇到的第一位老师其实是父母。父母给予孩子的是包括饮食起居、待人接物、为人处事在内的人格品性的教育。之后的学校教育虽然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却基本还是讲“术”,而不是讲“道“。


但随着孩子生理和心理的成熟,他对生命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也会越来越强烈,这时候如果灵性的层面没有得到及时开发与引导,很容易因精神压抑而出现问题。现在的孩子,患躁郁症和抑郁症的并不鲜见。


图片


对年轻人的教育,重点还是应该放在“人”字上,而不是考试和分数上。因为往往你忽略什么就会发生什么,哪里有缺陷哪里就会呈现出相应的后果。


所以,除了父母与学校,孩子还需要“圣贤”——传统文化、佛教文化的补充。也就是,他还需要具备对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认知。


图片


古代的教育就是圣贤教育,将文以载道作为价值尺度,将仁爱孝悌、重义轻利等作为理想人格。尤其是佛教传入后,上至帝王贵胄下至平民百姓,自然地将佛教的智慧作为人生修养与生命追求。


佛教,不仅是一种宗教,更是一种生命观。让每个人尤其是孩子,觉悟自己的佛性,致力于身口意的净化,提升并最终圆满自己的人生,这是佛教的价值所在。有了佛教的修养与智慧,人的精神面貌、行为准则、理想追求,都会发生非常大的良性的改变,他的生活、学习、工作会自然纳入正轨,无论在什么岗位、处何种身份都会焕发出光辉。


图片


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今天我们要说:“以佛为镜,可以正身心。”佛教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现在很多的教育者也已经关注到这一点,开始用佛教的智慧去解决学生的成长烦恼、师生的沟通交流乃至校园的暴力冲突等问题。


这个时代讲竞争、讲成王败寇,人们都把全副精力集中在了一个“利”字上。其实在别人争夺的时候,你能忍、能定、能让,那么,别人争的是“利”,你养的是“德”。一个有德的人会变得厚重,越厚重越成其智慧——也就越能成就大器。


既让孩子学习世间知识,又使他保持心灵的纯然清洁,这是摆在孩子和父母面前共同的修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的孩子有智、有德、有仁、有义,就是跟圣贤站在了一个队伍里,这应该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欣慰吧?



往期精选:


一个人能拥有多大福报,必然要有同等高贵的品格去承载

弟子求法应具备的资格

祖师的密义——参学的资格

佛法是应不同众生根机的教育

这么多年来,为什么要讲法?

修行,你找到引路人了吗?

一位僧人的表白——在师父身边做侍者的这些日子

当父亲病了的时候......(一位出家师父的真切感悟)

穿上那件义工服,三宝就已经在加持你了!

佛经里的女转男身是怎么回事?佛弟子为什么互称师兄

通过坚定的信心,佛陀果地的功德才能印现到我们的心里

【新年培福】我们为什么要建寺院?

实相念佛,功德超过观想念佛和持名念佛

新年福报涨涨涨——关于供养,这些你不可不知!

在超越时空的金光明中与佛陀在一起(慧日法堂最新开示+现场音频,初四蒙山法会直播通知)

慧日寺的传统——新年念这部经开启吉祥缘起(此经保国安民、无上殊胜)

《金光明最胜王经》,前面这两卷的大意你们有没有读懂?

遇梅香一瓣,忽见慧日禅

虹身十步廊,响崖千佛心——慧日廊桥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慧日寻梅记

如果没有佛陀来开那一扇门…… (慧日法堂最新开示+现场音频)

传喜法师于慧日法堂最新开示:人类的最高文明,我们已身处其中



图片

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声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fojiaohuiri608


图片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图片

点赞是随喜,评论是思考,转发是分享!

请将这份爱传递!


相关文章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二十七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 之 二十五
· 海神请法
· 心,这门功课,是难还是易?
· 比利时的交通灯开挂!绿灯竟鼓励人们吃素,红灯劝人们停止吃肉!
· 生产时怎样能够令母子平安?
· 我们可以用佛菩萨的名号做网名吗?佛弟子只拜佛不拜天神吗?(法师答问分类精选)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二十七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 之 二十五
· 精彩视频推荐:高山仰止(上终)
· 这就是所谓的“加持”
· 为什么要打坐?
· 佛讲的这个末法时代,我们的生命当如何抉择
· 【文殊心咒共修】古文殊寺文殊菩萨心咒共修报名方式及加持品说明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二十六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 之 二十四
· 精彩视频推荐:高山仰止(上)
· 著相无功德  言利丧家邦
·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文殊菩萨和地藏菩萨看过的那场雪,你想看吗?
· 修行要树立传承、佛因、佛果这几个正见
· 如何爱,在聚散离合的时空中不分离?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二十五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 之 二十三
· 精彩视频推荐:永恒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