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 恭逢六祖惠能大师出家纪念日

2019-02-19 00:07: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图片

正月

十五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佳节,是中国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元宵节




六祖


图片

惠能大师出家纪念日

图片

农历正月十五,

恭逢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出家纪念日。

 

今天,愿我们在享受

世间团聚欢愉的时刻,

也能从祖师传奇人生和智慧法语中

得到心灵的觉悟和解脱。


禅宗


图片


微视频:曹溪一滴


六祖惠能大师(638~713)俗姓卢,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父亲名行瑫,后徙居到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惠能大师为佛教禅宗三十三祖,中国禅宗第六祖。在惠能禅师之前,禅宗一直是单传。


自惠能禅师后,禅宗在大江南北盛传开来,并形成了“一花五叶”(沩仰、 临济、曹洞、法眼、 云门)的繁荣局面。后人把惠能禅师的教言编成《坛经》流传于世。

 

六祖大师,从一个不识字的樵夫到佛教历史上的一代祖师。

 

他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值此殊胜日,特恭录部分祖师开示偈语以飨读者。


图片


六祖经典偈语 句句直指人心!

图片


(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图片




(二)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图片




(三)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终生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

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图片




(四)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无相颂》


图片




(五)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惟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图片




(六)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

定慧等持,意中清净。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

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图片


图片


问答


图片


师徒答问  字字机峰




神会禅师为六祖大师法子,随侍六祖身边多年,颇受六祖器重,这六对问答记录的是师徒间的日常解惑,亦是祖师教导我等后辈修行的慈悲示现。



第一问


“在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三学中,

所谓戒,应戒何物?

所谓定,应从何处修习?

所谓慧,应从何处获得?”

——神会禅师


“定就是定其心,

戒是戒其行,

慧即在自性中观照,

自见自知深。”

——六祖



第二问


“本无今有有何物?本有今无无何物?

诵经不见有无义,真似骑驴更觅驴。"

——神会禅师


“生前的恶行记忆本无,

生后的善行今有。

念念不忘行善,后代人天不久。

你现正在听我的话,我就是本无今有。”

——六祖




第三问


“将生灭却灭,将灭灭却生。

不明了生灭的意义,

所见就如同聋耳瞎眼。”

——神会禅师


“将生灭却灭,令人不执性,

将灭灭却生,令人心离境,

未脱离这两种见解,

自然除去生灭的错误观点。”

——六祖



第四问


“先顿悟而后渐悟,先渐悟而后顿悟,

不了悟顿、渐的人,心里常常迷闷。”

——神会禅师


“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

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顿、渐是不变的条件,

悟中不迷闷。”

——六祖



第五问


“先定后慧,先慧后定。

定、慧后初,怎样才是正确的呢?”

——神会禅师


“本性常生清净心,定中而有慧。

于境上无心,慧中而有定。

定、慧平等没有先后,

定、慧双修,自心就是正。”

——六祖



第六问


“先佛而后法,先法而后佛?

佛法本根源,最初从何处出?”

——神会禅师


“说就是先佛而后法,

听则是先法而后佛。

如果说佛法本根源,

一切众生都从自己心里出。”

——六祖


图片



图片

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图片

点赞是随喜,评论是思考,转发是分享!

请将这份爱传递!


相关文章
· 这位母亲的奇迹教育:再努力一点点
· 拔一切业障,这个咒要紧关键须常念
· 实相念佛,功德超过观想念佛和持名念佛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一十四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 十二
· 世界上获奖最多的动画短片:心里装着爱,悲伤也可以变成力量
· 念念从“心”起,念佛不离“心”
· 《文化释说》珍藏版海报,精美图集(转发功德无量)
· 梦到观音菩萨亲传拔业障咒,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内有更多消业障的方法)
· 【新年培福】我们为什么要建寺院?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一十三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 十一
· 央视报道称:“2019年是素食之年!”
· 佛经都是了义的,要看听的人了义不了义?
· 历代精美观音画像48幅,见者增福(转发功德无量)
· 长知识,佛经里的“天龙八部”详解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一十二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 之十
· 精彩视频推荐:天下大同
· 当你恢复佛性,你不能想到自己,你要想到法界一切众生
· 依这个方法修行能成就佛果
· 新年福报涨涨涨—-关于供养,这些你不可不知!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一十一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 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