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教
慧 日
每一篇都是滋养心灵的甘露
每天阅读 如饮甘露
微视频:到寺院参加法会有这么多好处
Network platform
通道&隔膜
信众提问
网络让人迷失,但我们学佛也可以通过网络是吗?
法师答
现在除了寺院这种传统的平台之外,随着现代科技有了网络这样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这个平台让佛教也走进了电脑,走进了大家的家庭,走进了大家的生活当中。 但是不管是作为网络电脑这样一个平台还是寺院,都不仅仅只停留在去烧烧香,拜拜,在网上路过一下,或者只是去读几篇文章。
我们还是要学佛,它的手段可以很先进,它的工具可以用最先进的科技,但是学佛是一个生命现象,在方法上还是要遵循我们古老的。
你对佛教感兴趣,你听人介绍也可以,或者在网上去了解哪位法师也可以,然后真正去见面求三皈依。
在求三皈依之前,你可以先上网去查三皈依的意义是什么,但是不能替代你真正地去实践三皈依的行为,成为一个佛弟子。
成为佛弟子之后,你可以去网上查询你所要了解的知识,但是这不能替代你在生活当中怎么去亲近师父、师父对你的开示和师父对你修行的指导。
所以网络可以结一个缘,
但是它不能完全替代现实当中的
亲近善知识。
甚至网络上可以学习到很多的知识,有很多的文章、图片让我们身心有感受,但是它不能替代我们的打坐,甚至去受五戒,受八关斋戒。
网络的平台跟寺庙的平台,甚至更深入的,我们内心的觉悟不能够脱节,还是应当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话,网络成为你进入佛门的一个通道,而不是成为你学佛的一个隔膜。
很多人因为在网络上看了佛教,随便可以看到法师,反而离佛教很远。他觉得:“我不必要去寺院,我不必要见法师,因为我在家上网就可以”,这反而让网络这种方便成了你的业障了,让你远离了真正的佛法。
因为任何一样事物都有它的优点,不注意的话也会有它的缺点,所以我们要回避这种缺点,要用它的优点。通过网络的方便了解佛法,跟法师结缘,同时也能够更进一步深入修行。
Kind-heartedness
善良≠不愚昧
信众提问
阿弥陀佛,请问佛教说吸烟的人会堕入恶道,那一个善良的人吸烟的话,也是这样吗?
法师:善良的人也是自己害自己。抽烟本身就是愚昧的行为,善良不代表不愚昧,愚昧就是一种恶业。贪、嗔、痴,贪心重的人、嗔心重的人、愚痴心重的人也会下地狱的。甚至一只狗,一头猪,你不能说它坏,但它愚昧。所以佛陀慈悲,要改变一个人的智商,启迪于智慧,所以佛教叫觉悟的教育。
有的人说,佛教就是教人为善。不是这么简单,首先觉悟我们是一个不善的人,一个人不作恶都不容易。再戒恶修善,最后才更觉悟,阿弥陀佛!
Attitude
姿态&福德
信众提问
阿弥陀佛师父,到寺院参加法会为什么要求信众斋戒三天再来?
法师:以开法会这个因缘呼吁大家来参加之前最好是斋戒三日,是想改变大家,让大家戒恶修善,让大家转危为安。我们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要有一个姿态,所以我提出这样一个要求,斋戒,对现在的佛弟子来说,好像有一点困难,如果对一些将信将疑的,或者香客类型的,甚至是一种苛求一样。
我为什么要这样要求大家呢?就是想我们大家见面,不是其它因缘,是佛的因缘,佛来这个世间都是救苦救难的。我们既然学佛的话,我们对佛的教导应该知道一点,我们要想每个人都要得到快乐,那我们要拿出行动来,要戒恶。 斋戒三天也积累了福报,你来参加法会也带着斋戒的福德资粮来了。
Confess
忏悔&净障
信众提问
阿弥陀佛师父,请问打坐的时候能开空调吗?怎么理解忏悔?
法师:我们平时打坐的时候是肯定不开空调的,这就代表着寂静多么重要。寂静有来自外在的和来自内在的,环境的寂静很重要,内心的寂静就更重要。
但是内心的寂静,就是我们主观上想寂静的话,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过去的修行人说,树欲止而风不停。因为我们业风的缘故,因为我们人大脑就像电脑一样,在深深处的八识田,这八识田它是超越时空的,过去、现在、未来都会在八识田当中。
所以我们为什么有忏悔法,忏以前的不做,悔是悔以后绝不做。如果以前的我们知道错了,我愿意来向佛菩萨祈求慈悲,以佛菩萨的光,以佛菩萨的力量来消除我以前的罪,然后还要我以后也不做,这样你的八识田才干净。
Keep the commandement
持戒&功德
信众提问
阿弥陀佛师父,受戒了如果犯戒、破戒对传戒的师父有影响吗?
法师:有很多受戒的居士,特别是我们出家登坛的时候受戒,如果你们不会清净持戒,你受戒的时候也会有业障。如果你以前也造了很多的恶业,你现在要登坛,现在也会有业障。这个业障不仅仅你自己有,给你授戒的法师也会受影响。
特别是传戒的大和尚,比如下面一千个出家师父受三坛大戒,这一千个戒子以后都是非常勇猛精进修行的、持戒清净的,传戒的和尚身体也会特别好。
反之,授戒的戒和尚也会担很大的风险。出家之后,受了戒,但最后又还俗去了,有的是舍戒,有的是破戒,那对戒和尚那影响都会很大的。
作为一个传戒的大和尚是很不容易的。传戒,大家能守持得住,传的人就有功德。但是大家受戒后,如果不珍惜,甚至把诸佛菩萨的戒体变成造恶的因,破戒的罪很大的,对戒和尚也有很大的影响。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佛经|佛法|文化|空性|慈悲
美好的一天从发菩提心开始:
如昔诸善逝 先发菩提心
复此循序住 菩萨诸学处
如是为利生 我发菩提心
复于诸学处 次第勤修学
佛教慧日
分享喜乐 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