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教
慧 日
每一篇都是滋养心灵的甘露
每天阅读 如饮甘露
2018年9月15日
农历八月初六
慧远大师圆寂纪念日
慧远
大师
大师生平
慧远大师于庐山东林寺结莲社,率众精进念佛,莲社一百二十三人,均有往生净土的瑞相。因此庐山东林寺也被称为净土宗的祖庭。
大师一生道隆德盛,临终预知时至,安坐而化,上品往生。
出
家
儒道皆通,闻法出家
东晋年间,慧远大师生于雁门楼烦的书香门第贾氏家中。少时好学,勤思敏学,十三岁时,便随舅父游学许昌、洛阳等地。精通儒学,旁通老庄。
二十一岁时,慧远大师聆听道安大师讲《般若经》,如醍醐灌顶,悟彻真谛,于是发心舍俗出家,随从道安大师修行。
说
法
讲经说法,精进办道
出家后,慧远法师勤学精进,24岁便开始讲经说法。
听众有不能理解的地方,远公则用儒家、老庄之学理哲思,帮助大众领悟佛法。
道安大师常常赞叹说:“使佛道流布中国的使命,就寄托在慧远身上了!”于此可见远公的器识超出常伦。
启
建
东
林
广开法筵,启建东林
后因北方战乱,大师到江南宣扬佛法,云游各地,欲避于山中,于庐山西北麓择“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之地建东林寺。
在东林寺修行的三十多年中,慧远大师坚持潜心研读佛籍,竭力弘扬佛法。平日,除广开门路,聚众讲学,为众徒讲说《般若经》、《法华经》外,主要是集中精力,参究佛法。
修
道
影不出山,修身弘道
慧远大师淡泊名利,不畏权势,在庐山期间断然拒绝出山为官的邀请,不入都邑,不仕王侯,一心办道。
当时佛教界风气不正,佛法衰颓,慧远大师为匡正佛法身体力行,维护佛法,以自己高尚淳朴的德行为僧伽争荣誉,树楷模,积极宣扬佛教戒律,注重经典流通。
结
社
结社念佛,共期西方
从汉末到晋末,政治失轨,从王族贵绅到庶民百姓,朝不保夕。加上天灾旱蝗频出,饥疫横行,人们相率互食,苦难的境遇激发着人们的出离心。
慧远大师基于这样的社会现状,远避世事,与当时志向共同者结莲社,精进修行,共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净土。这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早的结社,因专修“净土”之发心,因此成为中国佛教之净土法门。
水中立十二品莲叶,随波旋转,分刻昼夜作为行道的节制,称为莲漏。由于修行的理论与方法正确,莲社123人,均有往生净土的瑞相。
▲ 为纪念慧远大师修建的
“远公塔”
往
生
三见弥陀,上品往生
远公临终预知时至,将一生三次见佛的事实告知弟子并留下遗嘱,依古礼露其形骸于松林,以岭为坟,与鸟兽结缘,自然风化为土。
弟子们不忍心如此,未能遵照大师的遗命,而与浔阳太守阮侃一道,将大师遗体葬于西岭,并砌石为塔。这年大师83岁。大文学家谢灵运,为大师作文纪念并立塔碑下。
一代宗师,就此入灭,但莲宗之馨香,却由此源远流长,长播于人间、润泽无量苍生。
法脉传承
净土宗,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
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
故名净土宗。
始祖慧远大师曾在庐山建立莲社,
提倡往生净土,故而又称莲宗
(实际创立者为唐代善导大师)。
历代祖师并无前后传承法统,
均为后人据其弘扬净土之贡献推戴而来。
近代印光大师撰有
《莲宗十二祖赞》,
以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
延寿、省常、祩宏、智旭、行策、
实贤、际醒,为莲宗前十二祖,
九祖和《莲宗九祖传略》大致相同,
其后印光大师被其门下推为第十三祖。
大德赞誉
肇启莲宗福震旦,畅佛本怀垂方便。
圆音一阐士归庐,大法将弘神运殿。
一切法门从此流,一切行门从此办。
致令各宗尽朝宗,万川赴海依行愿。
——印光大师
往期精彩回顾:
声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fojiaohuiri608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点赞是随喜,评论是思考,转发是分享!
请将这份爱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