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八
农历
腊月
wednesday,Jan 24
2018
农历十二月初八,为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是佛教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称为成道会、成道节,民间又叫腊八节。
据经论记载,佛陀成道前,苦行经年,骨瘦如柴,后受牧羊女供养之乳糜,恢复体力,端坐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证道成佛。
后世佛弟子们为纪念佛陀成道,效法牧羊女向佛供献乳糜,于每年腊月初八日,以五谷及诸果物煮粥供佛,这便是“腊八粥”的由来。
佛陀成道日
悉达多太子出家后,遍访名师,又于尼连禅河畔的树林中修习苦行,历经六年,身体极度消瘦,有如枯木。他最终领悟,过度享受固然不易达到解脱大道,但一味苦行,也没有办法趋入大彻大悟的法门。于是放弃苦行,从林中起座,入尼连禅河沐浴,又于河畔的菩提树下,接受牧羊女苏迦塔供养的乳粥,恢复了体力。
随后,佛陀蹚过尼连禅河,寻找合适的修行之处。在这过程中,大梵天化为农夫供养铺座的吉祥草,各天王亦供养了八种吉祥的圣物。而后,佛陀坐于菩提树下的金刚座上,身心安稳,发愿“不成正觉,不起此座”。
十二月初七日上半夜,佛陀在种种的定中实践;至中夜时,面对着魔王的阻挠,于威逼利诱前,身心不动,并入于大悲三昧,魔军的刀枪剑雨到佛陀面前都变成花瓣散落下来。
动画:降魔成道
佛陀告诉魔王,这地球上所有的泥土都是自己利益众生、生生世世的血肉化成的,并以手触地,让大地为作证明。魔王彻底退下。
随后,佛陀摒除一切干扰,入于甚深的慧观之中,在明星升起的时候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并说:“奇哉! 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皆因众生执着妄想不能证得。”
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发现众生都有觉悟的根性,都能从迷惑走向觉醒,达到生命的解脱与自由。
这一发现,对人类而言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给无明中的众生带来希望和光明。
所以腊八这一天也可以称为“觉醒日”,这是纪念佛陀的这一伟大发现,也是同时提醒人们,觉醒是人类生命最大的意义所在。
腊八粥民俗缘起
为纪念佛陀成道,每年腊月初八日,各地寺院效仿牧羊女供献乳糜之典故,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这一历史,仅书面记载就有一千多年。
早在宋代,每逢十二月初八日,东京开封各大寺院都要送七宝五味粥,即“腊八粥”。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宋代大诗人陆游诗中说:“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说的也是腊八送粥之事。
腊八粥的意义,不仅在于纪念佛陀成道开悟,也是为世间人提供培植福报之机。每年一进冬月、时近腊月,一些善信人家、佛门信众,便开始筹备粥料,供养寺院,以备舍粥之需。亦有寺院,于腊月初八日,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供佛,并分送十方善信,为世间人成就广种善根福田的殊胜因缘。
而寺院广施佛粥,乃至赈济饥寒,亦是弘扬佛教慈悲济世之精神,敬天爱人,普利群生。有些信众专门奔“粥”而来,不仅自己食用,还会将吉祥的佛粥带回家,供家人享用。
粥香四溢,情深意长
腊八粥也叫“佛粥”。每年腊月初八,佛陀成道日,宁波慧日禅寺都会举行施粥活动。
腊月初七日,寺院便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去核、精拣,连夜煮粥,小火煨着粥香,一直炖到第二天清晨。
2018年1月24日,又逢腊八。慧日禅寺今年在村委会、瞻岐镇、滨海、咸祥设四个施粥点,出家师父们和义工们,一早将便热腾腾的粥摆上,同时准备了春联供居民们领取。
而这一日,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佛音寥寥,豆香缠缠;喜鹊催夜,铜锅当风”,大家怀着欢喜的心情,依次接受这份特殊的甜蜜,成为佛陀成道日一道靓丽的风景。
五台山古文殊寺的师父们腊月初七就开始忙着准备材料、熬粥。腊八一早在寺院和豆村两处地方给村民们送温暖、送祝福。
今年,河北保定月明寺在全国组织了108个施粥点,将满满的祝福煮进腊八粥内,令食者皆增福开慧,消灾免难,为社会增加了祥和气氛,也为这个冬日带来了融融暖意。
随喜转发!功德无量!
声明: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佛教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