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
......
还有一群丹顶鹤
轻轻地
轻轻地飞过
是悲歌,更是壮歌。
还记得牺牲在沼泽中的丹顶鹤女孩吗? 30年后接过她事业的小弟徐建峰,同样的场景,同样因公殉职。
徐建峰的女儿,在冥冥召唤中,告别了繁华都市,来到扎龙自然保护区。她说:“只有在这里,我才能找到内心的安宁。”
徐秀娟
娟子的传说
在广袤的黑龙江大地上,嫩江宛转南流,河之东岸有一块夏如翡翠、冬如白玉的大湿地——扎龙自然保护区。这里以栖居繁衍着自然的精灵——丹顶鹤,闻名于世。
在世界仅存的三大丹顶鹤种群中,只有我国的扎龙种群仍生机勃勃地保持自然迁徙。
丹顶鹤一身傲骨又极其敏感,人们根本无法接近。大家发现,当地有一位渔民徐铁林,身怀绝技,他曾经多次把受伤的丹顶鹤,救回家养好伤又放飞。
老徐和伙伴们艰难跋涉在沼泽中,
在2100平方公里、
相当于2个香港面积的保护区内,
几乎摸清了每一处鹤巢。
徐家长女叫徐秀娟,
从小就跟着老徐在火炕上孵鹤,
大家亲热地叫她“娟子”。
照片上,
娟子略显黝黑、
牙齿益显雪白、
眼神格外清澈。
她呵护的鹤,每年都会飞往江苏盐城越冬。
丹顶鹤人工孵化还属世界前沿课题,我们今天难以想象,娟子究竟付出多少情感,才有了世界首次在越冬地人工孵化的成功。
然而,这种“半野化”保护方式也伴生着难题,淘气的幼鹤玩高兴了,很容易“走失”。
1987年9月的一天,
有幼鸟飞走未归。
徐秀娟整整一天在芦苇荡中
蹚水寻找,心力交瘁。
第二天一早,
娟子听到了“宝贝”的鸣叫,
又出门寻找,
最终淹没在沼泽里。
那个美丽的女孩,
23岁,
被追认为我国环保战线第一位烈士。
从此,
徐家人每年过年,
都会摆上一副空碗筷,
一把空椅子。
峰儿的故事
老徐夫妇忘不掉娟子,更放不下这群鹤。他们还有一个儿子叫徐建峰,小名“峰儿”。峰儿放弃城里的工作,回到扎龙,接过了接力棒,一干就是18年。
同事们说,建峰“恨活”,有事干不完不下班;建峰“干净”,他担任孵化中心主任,养鹤比养孩子还上心;建峰“怕他爹”,鹤病了,治不好不敢回家。
然而,不幸再次降临。
2014年4月,
又是丹顶鹤繁育孵化的关键期,
徐建峰发现湿地核心区内有个鹤巢,
小鹤马上就要破壳,
但那个春天异常干燥,附近时有“荒火”。
徐建峰只身前往看护,
可谁也没料到,
在徐秀娟牺牲27年后,
徐建峰又献出了生命,年仅47岁。
徐家每年过年,
桌上又多了一副空碗筷、
桌旁又多了一把空椅子。
人鹤情未了
扎龙独创的“半野化”保护方式,注定护鹤人一直在路上。在沼泽中跋涉,极耗体力,尽管徐家姐弟水性都非常好,但他们当时都太过疲劳了;
徐家对鹤的情感是外人无法想象的,“孩子”处于险境,“父母”是肯定会奋不顾身的。
爱,就是这样一种不可抗拒的召唤。
丹顶鹤一生忠贞,只要结为伴侣,就会一生相守。如果伴侣受伤无法南飞,那么另一只一定会选择留下,哪怕是面对风雪、面对死亡。
护鹤人的情感又何尝不是如此?
徐秀娟烈士的侄女,徐家第三代养鹤人徐卓接过接力棒,毕业后来到了扎龙自然保护区工作。
老徐夫妇说,他们一生只在做两件事。十月送它们离去,春天迎它们归来。
每当残雪消融,每当丹顶鹤“呦呦”鸣叫着飞过村庄,两位老人知道,他们的娟子,他们的峰儿,他们的孩子们,又回来了。
善良是人人具有的一种向上的本能。孟子因闻杀猪的惨嚎,生起了强烈的恻隐之心,使他对众生的遭遇有了同体的感受。
有一种语言,能让众生敞开心怀,那就是你对他的爱。与他们互动最好的语言是慈悲,在无声中抚平众生的悲愤和忧伤。
“慈悲”,这两个中文字,大家都认识,但要感受这两个字的内涵是不容易的。
佛法表达爱的方式是慈悲,“不忍众生苦”,犹如妈妈不忍孩子苦一样,是对生命善的本能的一种理智而坚定的抱持。
每个人都有佛性,偶尔的机缘下,也会如灵感闪现般放出慈悲的生命火花。看到众生面临灾难的苦而内心在颤抖,就会找到这种感觉,生命之花就会结出慈悲之果。
慈悲与善良之间有共性,慈悲是理智地对自我的一种提升,是坚定而智慧的状态。
有了慈悲之念,生命就不会孤单,没有寂寞更没有烦恼。
往期精彩回顾:
声明: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