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
憨山大师
圆寂
纪念日
农历十月十一日
憨山大师(1546-1623),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名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十二岁寻佛金陵报恩寺,十九岁削发为僧,受具足戒。大师博学多才,通诗文,精书法,终生学佛、拜佛、参禅,倡导三教融合,主张禅净双修。一生著述颇丰,被誉为中兴祖庭宗师。
年少传奇
嘉靖二十五年(公元 1546年),安徽全椒县人蔡彦高的妻子洪氏怀孕十月,即将临盆。当晚梦见观音大士携带着一个小男孩,莲步款款地来到自己家里,蔡洪氏一见,情不自禁地迎上前将小男孩搂入怀中,此时,蔡洪氏骤然惊醒,顺利产下一位人见人爱的小公子。
小公子生性聪颖,出类拔萃。他七岁的时候,因目睹生死,就有了“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的思考。十二岁辞别宗亲,到江宁报恩寺寻佛,内江人赵文肃看见他说:" 这孩子日后一定会成为一代大师!"预言不是虚妄之辞,小和尚后来成为了明代的得道高僧,与莲池、紫柏、藕益三位大师齐名 , 并称 " 明朝四大高僧 "!
他,便是鼎鼎大名的憨山大师!
融贯诸法
憨山大师出家后刚过半年,就开始参究《法华经》,四个月之后,他竟然就把这部博大精深的《法华经》给参通悟透了!于是,他就趁热打铁,一口气通贯了内外典籍。
到十九岁时,憨山大师就依从无极禅师受具足戒,又听讲《华严玄谈》,当他听到“十玄门海印森罗常住”的地方,悟通了“法界圆融无尽”的宗旨。这样,他便就跟随云谷禅师在天界寺结禅参玄。
但没想到的是,正当他发奋努力、尽心参证的时候,后背上却长了一个很大的毒瘤。憨山大师就来到伽蓝神像面前,祈祷叩头,发愿努力诵念《华严经》,以三月为期,诵读十部,以见自己的坚贞决心。就在三月之后完成诵念的一天清晨,大师蓦然发现:沉疴顽疽在转瞬之间,突然一去无踪了!
憨山大师
慈悲利他
拒不赴命
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憨山大师应神宗皇帝的生母、慈圣皇太后李氏之请,与妙峰、大方二师于五台山启建祈皇嗣大法会。功成后隐居东海牢山(即崂山),慈圣皇太后为嘉奖憨山当年祈嗣之劳,特派专使亲访,力请憨山入京受赏,憨山坚辞不就。
慈圣皇太后又派使者送来三千金子,憨山仍婉辞以拒,并与使者相商,将该笔巨款转作赈济山东饥民之用。憨山大师慈悲利他的善行,不仅令当地父老铭感五内,也使慈圣皇太后赞叹不已。
西归净土
天启二年,憨山大师又再次南下广东,来到昔日故地曹溪宝林寺。到了明熹宗天启三年 ( 公元 1623 年 ) 十月,憨山大师向众告别:“老僧世缘将至矣”,后焚香趺坐而逝。冥然西归佛国净土,世寿七十八。
就在这时候,一直汤汤流泻的曹溪水,突然全不见了踪影,溪流为之干涸,而寺宇周围数里,但听得百鸟哀鸣,频送凄凉。到了晚上,更是有金色光照冲天而起,使得漆黑如墨的暗夜,突然之间,竟然恍如白昼……
憨山大师
金刚不坏真身
肉身菩萨
憨山大师的法体在寺宇中停放了三天之后,方始送入佛龛之中。但即使是此时,大师的容颜一如活着的时候,不见两样 ,而毛发髭须,也依然在一如既往地生长。在大师的鼻尖上还冒出些许汗珠!而且身体温软柔腻,全然不像已经圆化了几天的样子 ……
憨山德清灵龛于天启四年正月二十一日归匡山。因匡山地多阴,不便安葬,经二十年后又从匡山重返广东曹溪。大众开灵龛瞻视,见大师结双跏趺坐,面色鲜红,爪发犹生,衣服尚新,只是开龛以后立即见风零星飘碎。当时有一僧人建议依天竺的方法,用海南栴檀末涂其体。众人同意他的作法,此僧人涂罢即离去不见。然后弟子们恭恭敬敬为大师肉身披上了千佛衣,供奉于憨山寺内。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憨山大师醒世歌
憨山转世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佛教协会首席发起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有“禅宗泰斗”之誉的虚云大师,曾在憨山大师肉身像前拈香礼拜时,说:
今德清,古德清,
今古相逢换了形。
佛法兴衰听时节,
入林入草不曾停。
故后世有人认为虚云大师就是憨山大师的转世,“佛法兴衰听时节,入林入草不曾停”,佛菩萨不舍众生,生生世世来了又去,去了又来,这即是佛菩萨的无尽悲怀。
值此憨山大师圆寂纪念日,
愿我们都能
学习祖师大德
真修实行、一心办道、自觉觉他
的大乘菩萨道精神
以及不卑不亢、不犯威仪
的高尚德行,
从而深入经藏,
真修实行,
早日彻证本来圆满究竟解脱。
声明: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