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
这座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如今已经是中国文明最为耀眼的符号之一。几乎每天,都有数以上万的游客造访,而在重要的外事活动中,故宫也成为了国家领导人首选的场所。
中美元首在故宫会面
满清王朝笃信佛教,他们对于佛教的信仰,也熔铸到了他们生活的空间之中。因此,在故宫的这些高大的殿堂中,也存在着许多佛教空间。
黄昏时分的故宫全景
故宫内的佛教空间,并非以寺庙的形式出现,而是一座座供奉在宫内的佛堂。
据统计,在故宫的内廷各区中,有着超过三十座的独立佛堂,其中既有中正殿、英华殿、宝华殿、慈宁宫大佛堂这样的高大建筑,也有香云亭、香云阁、宝相楼、咸若馆这样相对小巧的楼阁。
雨花阁,故宫的佛堂之一
❶ 中正殿——清廷佛教活动的中心
中正殿是独立佛堂中最重要的一座,同时也是清廷藏传佛教活动的中心所在。
供奉的主尊是无量寿佛,此外,殿内还供奉着皇室们从蒙古、西藏收集而来的各色佛像、唐卡、经书,不仅规格极高,覆盖的范围也非常广泛。
主殿的前方还有一座八角亭,内部安置着八座大小不等的金塔。前面的宝华殿,供奉的是藏传佛教的度母像。
中正殿外景
可惜的是,1923年故宫建福宫发生大火,中正殿作为临近的建筑也遭到波及,许多珍宝都毁于火海。尽管近年已重建,但其辉煌已不复当年,这一片区域暂时也未向公众开放。
复建后的中正殿
❷ 慈宁宫——故宫中最大的一处佛堂
受清宫剧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慈宁宫是清朝皇太后所居住的正宫,但很少有人知道,慈宁宫的后殿,就是故宫中最大的一处佛堂。
慈宁宫大佛堂的前身是明朝的大善殿,因孝庄皇后崇信佛教,佛堂又多次增修,逐渐成为宫内规模最大的佛堂。
慈宁宫大佛堂
其供奉的主尊就是三世佛,其他佛像、法宝也都是来自汉地。
大佛堂一直未遭受太大破坏,其供奉的诸多文物很长时间以来也一直得以保留,其中最为珍贵的就是一套明代早期的干漆夹纻佛像。但在1973年,大佛堂的文物被统一运送到了河南洛阳,现在的大佛堂只保留了当时的基本形制。
现存于洛阳博物馆的慈宁宫佛像
现在的慈宁宫被改建为故宫博物馆的雕塑馆,存放了大量故宫收藏的珍贵佛像,年代跨越千年,许多都是绝对意义上的国家珍宝。
尽管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看到清宫时大佛堂的模样,但透过现在展览出的珍贵佛像,或许也能够感受到那份皇家气派。
现在的慈宁宫陈列了大量的精美佛像
❸ 暖阁佛堂
除了独立佛堂,还有一类佛堂是建在暖阁中的暖阁佛堂。也就是古代建筑在内部分隔出来的小间,因内置类似地暖的装置,所以被称为暖阁。
相对于独立佛堂而言,暖阁佛堂与生活的关系更为紧密,故宫许多宫殿的暖阁,都是一边设为书房,一边设为佛堂。清朝皇帝居住的养心殿,在西侧的暖阁中就设立了一处佛像,足见佛教在清宫中的重要位置。
而在后宫嫔妃的宫殿,以及斋宫、奉先殿等相对功能性的宫殿中,往往也都会设立暖阁佛堂,以便于祈福祭祀,进行各种宗教仪式。
养心殿西暖阁中设置的小佛堂
无论是高大的独立佛堂,还是简便的暖阁佛堂,这些隐藏在故宫各个角落的佛教空间,共同显现的都是皇室日常生活与佛教信仰之间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真正融入到了一个王朝的血脉之中。
故宫冬景
而这些融入于生活、隐藏于宏伟宫殿的佛教空间,似乎也正是以这样的方式,讲述着众生平等的道理。
师父说
佛教的智慧解决的不仅是个体的问题,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的问题,具有普世的价值观。
直至今日,我们可以交流传统文化和佛法,这本身也是财富。
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一直没有脱离高层文明的扶持和指引,我们祖先的生活并不是像博物馆展示的那么简单,而是有宇宙文明的内涵。
古人生活侧重于人的精气神的修养,以达到转凡成圣的目的。而生命最伟大的事业,就是追求彼岸境界,从有障碍的生命状态升华到没有障碍的生命状态。
声明:本文内容转自「甲和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