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佛教慧日」关注本公众号
他,与善无畏、金刚智
并称开元三大士;
他,与鸠摩罗什、真谛、
玄奘并称“四大译师”
他,是密教传承第六代祖师
不空三藏法师
生平
法师
不空(705~774),又作不空金刚,狮子国人(今斯里兰卡),唐代译经家、密教付法第六祖。
大师幼年从叔父游南海诸国,其后出家,十四岁从金刚智三藏学习悉昙章,诵持梵经。不久渡过南海,于玄宗开元八年抵洛阳。也有一种说法,说不空是北天竺婆罗门之子,随叔父至武威、太原,后师事金刚智。二十岁时于洛阳广福寺受具足戒,因为聪敏过人,深获金刚智三藏之器重,尽得五部三密之法。
金刚智三藏大师圆寂后,不空遵师遗命前往印度求法,偕同含光、慧辩等人浮海西游,抵达锡兰,从普贤阿阇梨(或说龙智阿阇梨)受十八会金刚顶瑜伽及大毗卢遮那大悲胎藏各十万颂、五部灌顶、真言秘典、经论梵夹五百余部,并蒙指授诸尊密印、文义性相等。
其后又遍游五印度,于天宝五年还长安,并为玄宗灌顶,期间住净影寺。因为祈雨灵验,赐号智藏,并赐紫袈裟等。安史乱起,不空大师住长安大兴善寺行禳灾之法。长安沦陷,玄宗蒙尘成都,肃宗即位灵武,大师虽陷身于乱军之中,屡次秘密遣使致书肃宗,肃宗亦遣使求大法。
代宗之时,制授特进试鸿胪卿,并加号大广智三藏,曾于太原五台山造密教道场,展开宣教活动。
大历六年,表进开元以来所译经七十七部一百零一卷及目录一卷,并请入藏。
大历九年六月中旬,不空三藏大师预知时至,上表辞别,于十五日倚卧入寂,享年七十。追赠司空,谥“大辩正”,又在大兴善寺造塔安置舍利。
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并称“四大译师”
依《贞元录》记载,大师译述经典一百一十部共一百四十三卷。
不空大师对确立梵语与汉字间严密的音韵对照组织贡献极大,疏勒人慧琳是大师弟子,撰有《一切经音义》一百卷,广引内外典籍,详释梵汉名义,对于经论解诂、正字乃至外典考据、辑佚都有很大贡献。
与善无畏、金刚智并称开元三大士
大师传法弟子很多,赴狮子国以前已有弟子含光、惠銎等人。诸弟子中,大师认为能尽传五部之法者除早亡二人外,仅余六人(时称六哲),即金阁寺含光、新罗惠超、青龙寺惠果、崇福寺惠朗、保寿寺元皎和觉超,其中惠果被称为真言付法第七祖。此外,当时大德如良贲、潜真、法崇等也都参与不空译场,承受法义,造作注疏。
中唐诸帝如玄宗、肃宗、代宗、德宗(时为太子)都曾依他受法灌顶或参加译事,其余王公大臣都对不空译经传法尽力护持。
翰林待诏赵迁撰有《不空三藏行状》,说不空居灌顶师位四十余年,受法门人上万,由他授比丘戒之弟子也有二千人,因此也说他为一切有部一代戒师。
声明: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 随喜转载 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