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佛教慧日”关注
慧日禅寺的结夏安居
2017年农历四月十六日,依佛制,宁波慧日禅寺僧团正式进入结夏安居第一天。
僧团按律制,进行结夏安居仪轨,如法如律。僧众将在之后的三个月内,更加精进、用功修道。
慧日禅寺住持传喜法师开示:在古代佛陀正法的时代,结夏安居大多是圣者们证果得道的时候。
我们现在,要保持信心不退,清净增上,才不枉费佛陀的教导和恩德。
安居期间,重点是摒弃外缘、收摄身心,培养对戒律的好乐心以及对三宝的深厚信念。戒律是正法久住的根本,成就无上菩提的道基。
什么是结夏安居?
每年农历的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的日子。在此期间,出家众禁止外出,聚居一处精进修行。
安居的首日,称为结夏;圆满结束之日称为解夏,又叫僧自恣日。
僧侣受具足戒后经过一个结夏安居,出家又多了一岁,这就是出家人计算戒腊,以定长幼次序之法。
又由于僧众精进修行,十方诸佛心生欢喜,所以农历七月十五这天还被称为佛欢喜日。
大乘经典中所结集的言教,大都是佛陀在结夏安居时讲述的修行法门及宇宙人生的真理。
所以,结夏安居也被称为佛教丛林节日之首。
结夏安居的缘起
佛陀在世时,最初并没有结夏安居的规定。全年内僧人只要觉得时机合适就外出化度、讲法。
如果发现一个地方安静,会去那个地方修习禅定。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僧众都得长途行脚。
印度雨季长达三个月,暴雨水涨,僧众往往在大水里漂失法衣、僧钵、卧具、针筒等资具。
僧人也常常误踩新出的稻苗或者湿润泥土中的虫蚁,使农民们烦恼,也让僧众们困扰。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佛陀治制僧人雨季须结夏安居。从此,出家五众皆遵制安居。
结夏安居的中国化
中国行安居的制度承袭于印度,始于姚秦时代,其时由于《十诵律》、《广律》等的传译,都详细解说安居的作法,中国僧人乃依之而行结夏。
唐宋以降,安居制度逐渐成为禅宗丛林道场的清规之一。
结夏安居的内容主要是学习佛教的礼仪。学习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
聆听方丈、“四大班首”等的开导,聆听本堂法师或外地高僧讲经,加强学佛信念和佛学水平。
◎
学习戒律和日常礼仪,懂得佛门规矩,便于弘法利生。
◎
学习参禅打坐、讽经持咒、敲打唱诵及念普佛等各种佛事,做一名如法的僧人。
结夏安居期间,僧众每天五堂功课,上殿、过堂、念佛、拜忏等,十分忙碌。
我是在家佛弟子,也要安居吗?
佛制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等出家五众应行安居,优婆塞、优婆夷在家二众则可不行安居。
但是作为佛弟子,在家居士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工作生活的情况下学习安居所包含的慈悲、精进精神。
在安居期间如何护持僧众?
◎
若非特殊因缘需要邀请弘法或提供修学机会,尽可能不要邀约出家人外出。
◎
趁僧众云集丛林的好机会,多去寺庙请教佛法。
◎
提供充足的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护持出家人安心修道。
安,即是形心摄静;居,为要期在住。
安居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静心修习,以求证悟。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 随喜转载 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