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农历二月初八
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祈愿众生都能悟道解脱
苏弥陀隐士(佛陀前世)以身做路供养燃灯佛
皇后摩诃摩耶夜梦白象,佛陀入胎
佛陀出生
悉达多太子出家因缘
唯有出世行大智,乃能厌离此五欲。
众生多有烦恼患,佛陀为作大医王。
释迦牟尼佛,佛教创始人,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出家前,在宫廷享受锦衣玉食,过着不知人间疾苦的生活,但在一次出门游行中,却发现和宫中不同的世间百态。
他看到人们因衰老而形容枯槁
步履蹒跚
因患病而备受折磨
奄奄一息
因亲人死亡而阴阳两隔
悲痛欲绝
他看到有情为生存互相残杀
弱肉强食
太子从现实的人生中目睹了生命的真相,感受到生命面对死亡时如此的脆弱和无力,这一切,让生性仁慈的王子哀痛不已,并深切体会到荣华富贵的短暂和虚幻。
正当悉达多太子对人生感到迷茫,不知何去何从时,遇到了一位出家沙门,从他的身上太子看到了生命的希望所在,看到了熄灭痛苦,超越生死的希望——那就是修行。
佛陀出游看到世间病人、死者、老人和修行者
别离妻子,离开王宫
佛陀自剃须发
在这样的心路历程下,悉达多太子选择了出家。于是在深夜,别离了睡梦中恩爱的妻子,别离了父母,不忍说再见,却饱含对生命解脱,对生命缘起真理探寻的决绝,离开了迦毗罗卫国。
太子从头上把宝冠拿下来交给侍者,声泪俱下:「请你呈奉给我的父王,并且代我转达给他:
人生数载,总有别离,为了要救拔一切苦恼的众生,我要亲身感受诸般痛苦,摒弃人生的欢愉。
我不是为求生天的快乐,我也不敢忘怀父王的大恩,我是为了断除忧悲苦恼而出家,希望父王千万不要因与我别离而悲伤!
无常没有定期,死亡在我们出生的一刹那,就已跟随而来。所以趁这短暂而强壮的时候,我决定来探求真理,出家修行。」
修习苦行
牧羊女苏雅塔供养乳粥
夜睹明星 悟道成佛
这是悉达多对以往生活的彻底告别,他放弃了王位,放弃了家庭,放弃了世人梦寐希求的一切奢华享受,将随身衣物让车夫带回,剃除须发,托钵游行,开始一无所有的修道生涯!
太子遍访名师,六年苦修,经历了种种难以想象的痛苦,结果心身衰竭却未能找到解脱生命的方法,于是太子放弃苦行寻找新的修行方法。最后在伽耶村毕钵罗树下,入诸禅定四十九日后,破晓时分,豁然大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终证无上菩提。
《妙法莲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
印度拍摄的电视剧《佛陀》,在慧日禅寺成为必修课,这部电视剧似乎把我们带回二千五百年前,让我们透过剧情穿越时空,忆念着我们伟大导师,去体悟佛陀的悲怀。
两千多年来,
多少人追随佛陀修道出家,
出家的真意到底是什么?
师父说:
印度的春季百花盛开,佛陀在这样美好的时节看破它的无常本性,放弃了美好的家庭,遁入山林去追求真理,佛陀为什么出家?因为我们!
每个社会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职业使命,出家人指导大众修行,寺庙是给大家做示范修行的一个模板。非常感恩在这个世界的这方空间,我们可以追随佛陀的脚步成为职业的修行者。但修行不限于寺院,当内心立志超脱三界的家,以寻求生命的解脱作为人生的目地,即是“出家”。
佛是福慧两足尊,是福报和智慧都已圆满的人,是我们生命的榜样。学佛就是找回自己,理性地自我解剖、自我救拔,从狭隘的感观中,从生灭烦恼的世界里解脱,让心超越这个世间的种种不如意。何其有幸,今生为人,能够听闻佛法,我们要把握好这一世为人的良机而精进修行。
——选自「传喜法师开示」
鹿野苑度化五比丘
象王帕里雷亚卡供养佛陀
佛陀入涅槃前,卧于娑罗双树下的场景
吉 日 殊 胜
值此九界导师释迦牟尼佛出家之日,我们虔诚祈祷、供养佛陀。愿国泰民安,正法久住,佛光普照,广度众生,自利利他!吉祥圆满!
声明: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 随喜转载 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