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识是一切功德之源,
所产生的一丝一毫的利益
都是来自于善知识。
所有的一切都是来自佛陀,
我们现在能来朝圣,能来圣地,
能感动,这都是佛的加持,
包括我们能去买一朵花来供佛,
这也是佛的加持。
——传喜法师
▼
圣地鹿野苑的经典故事
▲鹿野苑
▲鹿野苑的答枚克佛塔
▲鹿野苑初转法轮度化五比丘
鹿野苑(Sarnath)是佛陀第一次为五比丘正式说法之地,故尊为佛陀“初转法轮”的圣地。
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悟道成佛后,应梵天三次祈请,终于决定持智慧灯,广度暗冥。他观察因缘,发现过去跟随自己苦行,此时在波罗奈斯国鹿野苑的憍陈如等五人可堪教化,于是亲自趋身前往。
这五人因佛陀放弃苦行而选择离开,这时突然看到佛陀从远处走来,商定,对于这样的懈怠者,不要去欢迎承侍。然而随着佛陀越走越近,徐步安详,妙光圆照,五人不由自主起身迎接恭敬奉事。因不知佛陀已经证悟,五名大臣仍称其为“瞿昙”。佛陀阻止,言其能度世间,故因称“佛”。
五人疑惑充满,苦行尚无所得,贪受身口之乐如何成佛?佛陀遂以大悲心为其略说要道,开显了“苦、集、灭、道”四圣谛的真理。五人于佛力加持下证悟阿罗汉果,旋即披上袈裟,成为世上最早的佛教僧侣。
至此,佛教具备了佛、法、僧三宝,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宗教。鹿野苑也因佛“初转法轮”的殊特与重要而成为佛教的圣地。
在圣地做什么?
用身体最尊贵的部位顶礼迎佛塔!
多恭敬善知识,多恭敬自己的善知识,也要多尊敬自己的道友。一起来朝圣,师兄弟们也都要相互的尊敬、恭敬,因为修行的伴侣非常重要。中国汉传佛教说,千里寻师万里寻友,在我们修行过程当中第一不能违背上师不能违背善知识,第二道友和合也是很重要的。
佛陀说过:“我不会离开这个世间,我会以文字的形式,善知识的形式存在于世间。以后的经典是我的法身舍利、智慧舍利,就是我的事业,它陪伴着你们。”
如我们尊贵的悟公上人所说:我们不应该为佛陀而流泪,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无明、贪瞋而惭愧,应该为这个世界暗愚的众生、乐不知返的六道轮回的众生而惋惜!佛陀为我们走出了一条离苦得乐之道,现生给我们证明:以八相,从凡夫而成道。
——传喜法师
○
○
拘尸那迦——佛陀涅槃处的经典故事
▲拘尸那迦大涅槃寺和大涅槃塔
▲拘尸那迦荼毗塔
因魔力遮障,阿难未能请佛住世。佛陀在吠舍离授记将于三月后取灭,之后动身前往拘尸那迦(Kushinaga)。途中,最后受铁匠之子纯陀的供养,开始示现病相。经过一段艰难行程,来到拘尸那迦,佛陀入河沐浴,告阿难,于娑罗双树间,安置绳床。阿难闻教,气塞心悲,举动之间,泪如雨下。绳床就,佛陀右胁著席,叠足而卧。人天力士闻佛将灭,皆奔泣佛所,号恸惶怖。黑闇未尽,旷野未出,而导师亡于中道,此种顿失依怙的痛恸与恐慌佛经里有一令人刻骨铭心的比喻:犹如斩蛇,宛转回遑,莫知所奉!
此时,拘尸那城有一外道婆罗门,名须跋陀罗,贤德悉备,慧利多智,年一百二十岁,始信佛法。闻佛将在娑罗林中涅槃,急奔佛所前往拜谒。佛陀知其将至,预告阿难将他引至床前,为其讲授八正道。须跋陀罗闻即能受,受即能思,入夜未久,成阿罗汉,是为佛最后一名圣弟子。因不忍见佛陀涅槃,须跋陀罗选择先于佛陀行取灭度。
众弟子围绕,众天神云集,佛陀做出了“以戒为师”等最后开示,之后留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偈毕,入于大般涅槃。
在圣地如何思维?
朝圣就要发大愿,当你改变你个体的生命了,这个世界就开始因你而改变了。
以后你一有烦恼,马上就想到佛陀的涅槃像。佛天天看着你,你见不到佛,你还生烦恼,沉沦。我们念念要提醒自己,念念提醒自己就能有一点正觉。
——传喜法师
法语
传喜法师
“
佛陀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堪忍的世界,是一个需要忍耐的世界。我们要记住这句话“这是一个需要忍耐的世界”。要观察它的本性,产生我们的觉悟,然后用忍耐的力量安住于这个世间,磨炼我们自己来唤醒大众。所以佛陀的涅槃称为不生不灭,是进入真理,向我们示现真理的一种现象。
声明: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配图来源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 随喜转载 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