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旅‖那烂陀•吠舍离•七叶窟

2017-02-22 11:32:00 发布: 人气:11


图片


西

图片






七叶窟



七叶窟梵名Sapta -parn!a-guha^ 。音译作萨多般那求诃。又作七叶树窟、七叶树林石室、刹帝山窟、车帝石室、七叶穴、七叶岩、七叶园。

位于印度王舍城附近毗婆罗(巴Vebha^ra )山中之石窟,为王舍城五精舍之一。因窟前有七叶树,故名。其地原为释尊说法之灵迹,佛灭后迦叶尊者于其处会五百贤圣,以阿难陀、优婆离、迦叶等为上首,结集经、律、论三藏,安居三月,完成大业。据法华经文句卷一载,五精舍指鞞婆罗跋恕、萨多般那求诃、因陀世罗求诃、萨簸恕魂直迦钵婆罗、耆阇崛山等。但据枳橘易土集卷二十一,则将萨多般那求诃、鞞婆罗跋恕二者合并 为鞞婆罗跋恕萨多般那求呵,而加入竹园一名,合为五精舍。

《法显传》曾记载:“山北阴中有一石室,名车帝。佛泥洹后五百阿罗汉结集经处。出经时,铺三空座,庄严挍饰;舍利弗在左,目犍连在右。五百数中少一阿罗汉,大迦叶为上座,时阿难在门外不得入。”现七叶窟遗迹中,昔日石室已不见踪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建议在wifi环境下收看,时长:22'49"




吠舍离



佛陀涅槃后第二次经典结集之所——吠舍离,也是阿难尊者的舍利塔所在之地。Vaiś&amacron;li,又作毗耶离,鞞舍离,维耶,维耶离,鞞舍隶夜。新云吠舍厘。国名。译曰广严。中印度也。维摩大士住此国。又,佛灭一百年,七百贤圣为第二结集之处。此国内之种族曰离车,亦曰跋阇子(此国城之鼻祖名离车,当时有三城郭,开扩庄严,名毗舍离,详说于善见律中,载离车之部),后为阿阇世王所并。吉藏维摩经疏一曰:‘毗耶离城,亦云毗耶离国。此是六大城中一大城,十六大国中一大国也。毗耶离,或云毗舍离,或云鞞舍离。此云广博严净,亦云好稻,复云好成。’西域记七曰:‘吠舍厘国,旧曰毗舍离国,讹也,中印度境。’四分戒疏二上曰:‘毗舍离者,多论云广严城也。’玄应音义四曰:‘毗耶离,或作毗舍离,或云维耶离,亦云鞞奢隶夜,皆梵言讹转也。正言吠舍厘,在恒河南,中印度境,七百贤圣于中结集处所也。’即今印度恒河北岸,干达克河东岸。今译毗萨尔。

毗舍离(Vaishali),又译为毗舍离、吠舍离,意为广严,位于今天印度比哈尔邦首府巴特那的北边。为释迦牟尼时代著名的大城市,佛陀在此城预言自己即将入灭。著名的维摩诘居士就是居住在这个地方。

在佛陀灭度后百年,在此城中,耶舍比丘召集了七百名上座部长老,进行了第二次经典结集(又称七百集结、毗舍离集结),造成上座部与大众部的分裂,开始了佛教部派佛教时期。



吠舍离对于佛陀一生的弘法事业是十分重要的,佛陀一生讲法有五大精舍,吠舍离就有两个,分别是猕猴池和庵摩罗园(另外三个是竹林精舍、王舍城和灵鹫山)。佛陀来吠舍离的缘起是拯救当地严重的瘟疫,所以吠舍离的离车人对佛陀是十分感念的。五百释迦女祈请出家的地方也在这里,阿难反复劝请,佛陀终于同意,才有了女众出家,开创了印度的先例。佛陀晚年重要的施主庵摩罗女,也是吠舍离人,她是当时名震多国的妓女,也是大医耆婆的母亲,皈依佛陀后献出庵摩罗园,成为佛陀的精舍,而她自己最终也出家证果。也是在吠舍离,佛陀思念寿量,观察因缘,三问阿难而无果,决定取灭,离开吠舍离前往涅槃地拘尸那迦。吠舍离百姓苦苦相留,佛陀留下钵作为纪念。


在大乘佛典中,吠舍离也被译作广严城,我们熟知的《药师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和《维摩诘经》都是佛陀在这里宣说的,维摩诘也正是吠舍离的一位大居士。阿难在度生因缘圆满时,决定入灭,因为他的大施主摩揭陀国的阿阇世王和吠舍离的离车人都想得到他的舍利,于是他便于吠舍离附近的恒河上空现大神变,分身入灭,两国各得一份。佛教历史上第二次结集也发生在这里,澄清了戒律上的误解,因为当时结集的是七百位阿罗汉,故称七百结集。


经典

《药师经》(流传较广的有两个版本,分别是义净法师所译《药师琉璃光如来七佛本愿功德经》和玄奘大师所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是流传很广的经典。《维摩诘经》(流传较广的版本是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维摩诘所说经》)关于女众出家的因缘《中本起经》卷下有相关内容。北传庵摩罗女的故事可见《捺女只域因缘经》。


遗迹

吠舍离的遗址园区保留着全印度保存最完好的阿育王石柱。考古证据显示,柱北面的舍利塔是阿育王开启古塔后建造的八万四千塔之一。也有人认为这个塔和阿难入灭有关,无论如何,阿难和吠舍离有很深的因缘。


在石柱和塔的南面是猕猴池,猕猴为佛陀献蜜的故事出现在很多佛教壁画中,当年这附近有一座高大的重阁讲堂,频繁出现在阿含经中。


离遗址园区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古塔发掘的遗迹,在当地称为一号塔,根据考证,此塔应为八王分舍利时,吠舍离的离车人得到佛舍利后所建的塔。遗址保留了发掘时的状态。此塔中的舍利则被保存在巴特那博物馆,朝圣者如果经过巴特那一定要去参观。


图片图片



图片


建议在wifi环境下收看,时长:45'40"




那烂陀



那烂陀[Nālandā] 古印度佛教寺院及学术中心。位于今印度比哈尔邦巴腊贡地方。据传原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舍利弗诞生及逝世之处,释迦牟尼亦路经此地。


寺始建于5世纪,7世纪时已成为全印度瞩目的大乘佛学中心。极盛时僧众常达万余,兼弘大小乘及五明。世亲以降之瑜伽行派大学者均在此住持弘法。玄奘、义净等中国僧人曾留学于此。那烂陀寺规模宏大,建筑壮丽,藏书丰富,学者辈出,是古代印度的最高学府。


在公元5世纪时,印度笈多王朝的鸠摩罗笈多王护持佛法不遗余力,为了佛法的传承在那烂陀创建了一所佛教大学,那烂陀寺(Nālandā Vihāra ),古代中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在古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今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


传说此地原本是庵没罗园,后来五百商人捐金钱买下献佛,佛在此说法三月。后来摩揭陀国王铄迦罗阿迭多在此兴建佛寺,子佛陀鞠多王在寺南扩建,此后呾他揭多鞠多王在东面建寺,幼日王在东北建寺,金刚王在此西建寺,中印度王在此北建寺,帝日王此东建大寺,中供佛像。经过历代君王的营建,那烂陀寺宏伟壮观。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建议在wifi环境下收看,时长:33'37"




图片

慧|日|法|宝

HUIRI FABAO

法宝虽是免费结缘

我们更应该珍视

以恭敬之心

这些法务在制作过程中

都充满了菩提心愿

凝聚了广大菩萨们的人力物力

传递着对诸佛菩萨慈悲救度之心

这些就是无价的珍宝啊

希望每一位有缘者都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传喜法师



图片

慧  免

日  费

法  结

宝  缘


15888129299(可加微信)

15888129036(可加微信)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志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慧日法宝  感恩转发

图片

慧日禅寺法务流通官方淘宝店

https://huiriliutong.taobao.com/



图片



慧日禅寺流通官方微店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店铺



图片



大觉堂法务流通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店铺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观看“慧日弘法视频” 


相关文章
· 有声书 •念佛的不同方法
· 印度之旅‖佛陀忉利天为佛母摩耶夫人宣说《地藏菩萨本愿经》后重返人间时的圣地•尚卡西亚
· 有声书 •心净则国土净
· 印度之旅‖佛陀说法台•王舍城之灵鹫山②
· 有声书 •教我如何说
· 印度之旅‖佛陀说法台•王舍城之灵鹫山①
· 有声书 •念佛真实义
· 印度之旅‖佛陀结夏安居禅座、修学地•竹林精舍
· 一叶莲舟曼妙时——缅怀一代国学大师叶曼先生
· 有声书 •以觉悟心念佛
· 印度之旅‖佛陀现神变降伏外道处•舍卫城
· 传喜法师:不读《法华经》不知成佛之殊胜
· 有声书 •依善知识念佛
· 印度朝圣之旅‖佛陀初转法轮地•鹿野苑
· 有声书 •做大智若愚的修行人
· 印度朝圣之旅‖佛陀成道地•菩提伽耶
· 传喜法师: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是文化的复兴、道德次序的复兴
· 【正心专访】传喜法师:关于神通,这才是科学的打开方式…
· 有声书 •以念佛心入佛境界,是为妙法
· 埋怨是心灵的癌症(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