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喜法师:“水,主财主智慧!”怎样“供水喝水”可积功德?

2016-01-31 09:26:00 发布: 人气:11

图片


佛教中国漫谈之五十三

传喜法师:“水,主财主智慧!”怎样“供水喝水”可积功德?

 

来到庙里,到了三宝地,就要收摄身心,心存恭敬,供养三宝不要大大咧咧,行住坐卧一切时处自己要细心、细致,要把三宝这个对境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去至诚顶礼,样样要依恭敬心去行持。

 

佛前每天要供水。供水也有讲究的,水盏之“间隔”一到两毫米,倒水时不能溢出来,也不能不满。佛前供水,为什么要做这些动作?这不是佛要求我们如此,而是代表你很细心专一;若做到了细心专一,说明你心很清净! 

依清净心向佛,会产生很大的功德! 反之,在佛前,杯子“啪啪”乱摆,距离大小不一,倒水时“噗”又洒出来,再倒半杯,这样心意散乱,就有怠慢佛之嫌。


图片


 比如,你家有客人来了,放杯子也要轻拿轻放,倒水也要不多不少,刚刚好,连手势都要做到位,以示你有待客之道。如果有客人来,你手拿杯子“砰”一放,水“咔”一倒,别人会否觉得你这人没水准?口里不说,心里对你的分数“呼”就降下来了,就这么个道理。

 

所以,修行要细心、虔诚、清净心,在这个过程中,依三宝为恭敬供养的殊胜对境面前,降伏自己的身口意,能够令身口意清净,同时又产生了功德。


图片


自己喝水的时候要记得观想。玻璃杯里透明的水,喝的时候心要很细,喝到嘴里,要用舌头去感觉水的味道、水的清凉,要把这个感觉记在心里,供养给佛,供养给你的师父,这是佛弟子的生活。

 

 平时的生活积累很重要,这样一段时间观想下来,再叫你观想就很方便了,要观想一瓶水就一瓶水,观想十瓶水就十瓶水,观想一大车水就一大车水,观想一大海的水就一大海的水,甚至还可观得更细,细到可观出水的味道,水是滋润、清凉、解渴、柔软、澄净、甘美、安和的,饮之,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水有这八种“德”,所以叫八功德水。


图片


图片


—— 你心里若有了这样的水,就会得到清凉;遇到什么事情,你就会有智慧、有定力。我们中国人讲水是Money,是财富、黄金,水主财且主智慧。若你观想出的水是源源不断、流淌、清净的,这也代表你的子子孙孙永不断绝。

如果我们对水没有感觉,仅叫风水先生来给你家做风水,而你自己心里没有,那是没用的;你如果心里有,外面没有也不要紧。所以,风水也会跟着法师走,法师拿喷壶一喷,马上天上下雨,这是真的甘露! 这就是法师修的德,我们谁都可以修的。

 

喝水的时候仔仔细细地供佛,喝下去细细品尝,喝水的整个功德还可以回向三恶道的众生,上可以供养诸佛,下可以布施众生。物质的水,三恶道的众生是得不到的,是靠我们布施的“心”。

—— 有时候我们在喝水,有一点福报的鬼会来抢,可他的手从玻璃杯口一划就过去了,却沾不到水,碰都碰不到。我们在喝的时候,如果我们心里有水,把我们心里对水“光明清凉”等等的认知回向给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得到了,马上就可以解渴、身上的火焰可以熄灭。

 

如果你这样子去修,你就成为这些苦难众生的救命恩人,就成为这个世间的菩萨,渐渐地,从一个凡夫不知不觉就变成了菩萨。所以,做佛的弟子是最尊贵的。


图片

 

比如,大家都知道,到慧日寺参加法会,要求“斋戒三天”,我这边就偷着乐 —— “斋戒三天”,还没来法会呢,我一句话还没说,你就已修了三天功德了!

 

其实,斋戒这三天,是你给自己修了三天功德,那把这三天功德回向给你爸爸妈妈、历代祖先,已经能量很大了!

所以,我就偷着乐:不错不错。我们做事情,佛也这样子教导我们,除了利益亡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也得到利益了。

 

今天我们在这里研究最尊贵的佛法,大家要记住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阿弥陀佛!


图片


         (未完待续)

——佛教慧日编辑室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随喜转载,功德无量。

图片




相关文章
· 慧日龙云现瑞相 韦驮菩萨来显圣
· 律显密禅 法法一如
· 禅宗的一花五叶 各有特色风格的接引手段
· 传喜法师于上禅下道大和尚座下得虚公所传沩仰宗衣钵,并获赐虚公顶发圣物——暨禅宗沩仰宗虚公法脉传承及历代源流
· 微信公众平台
· 《佛说阿弥陀经》第十九集 心如大地不动转 菩提心发震魔宮
· 微信公众平台
· 弘忍大师传奇:前世拜师被拒 转世投胎修正果
· 三宝弟子要有底线 A Buddhist's bottom line
· 《佛说阿弥陀经》第十八集 听经闻法之八德 片花欣赏
· 媒体提问传喜法师“预测2016经济走向” 今日再读《佛家眼中的经济危机》
· 传喜法师香河县朝礼中国肉身菩萨周凤臣老人故居
· 《佛说阿弥陀经》第十七集 诸法实相 法法圆融
· 悟道大和尚:一位预知时日安详往生的当代高僧
· 传喜法师解答“极乐世界黄金铺地是真实存在的吗?”
· 《佛说阿弥陀经》第十六集 七歲舉鼎 一切唯心造
· 发菩提心,弯路亦成解脱缘
· “道”为何物?传喜法师妙解“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 《佛说阿弥陀经》第十五集 不离自性念弥陀
· 高山仰止——丙申腊月初九传喜法师领众弟子朝礼岱山慈云极乐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