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2月26日,传喜法师应请于郑州在厦大EMBA“禅与文化”俱乐部河南分部启动大会上作《“知行合一”的智慧实践》主题讲座之④
“道”为何物?传喜法师妙解“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郴州安陵书院 —— 清雍正九年(1731),由知县刘凌生扩建,书院鼎盛时期,成为湘南第一书院,时有“南有安陵,北有岳麓”之美誉,独领风骚300多年。
在安陵书院交流时,就聊到了郴州的这个“三绝碑”。今天是12月26日,恰好是毛泽东的诞辰日。
—— 有一次,毛泽东到湖南接见各地的官员,其中有问到郴州的市委书记:
“郴州有个‘三绝碑’,你知道吗?”
在那个年代,文物是敏感话题,这“三绝碑”有否已被“破四旧”?下面的人心里直打鼓,不知如何作答。
—— “三绝碑”在白鹿洞石壁上,北宋著名词人秦观流放郴州期间所作的《踏莎行》词摩刻,高52厘米、宽46厘米,行书,共11行、81字。由秦观作词《踏莎行·郴州旅舍》,苏轼题跋,著名书法家米芾再题写“词跋”,世称“三绝”。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知何处。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残阳树。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 接着,毛主席就讲了这个“三绝碑”,并当场朗朗地背诵出了这首词……
秦观(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北宋文学家、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江苏高邮人),宋朝的大才子,是苏东坡的忘年交,“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苏东坡对这两句击节感叹“秦少游之才,万人难敌!”而后宋朝大书法家米芾的题写,郴州的《三绝碑》名闻天下,并成为中国十大《三绝碑》之首。
当时在座的多是郴州的学术界、安陵书院的人士,全是有学问的。那请问: 秦少游这首词的末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宋朝的秦少游为什么会写出我们现在的这个雾霾天气?这雾霾是天灾还是人祸?这外在物理现象的雾霾,我们的心里有没有?如果说近年来的雾霾现象是所谓人为造成的自然灾害的话,那“心灵的雾霾”又始于何时?
—— “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两句是很精彩的,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我们现在不知道,宋朝时也不知道。问题就在这儿,所以苏东坡看到这句时,拍案赞叹:万人难抵! —— 一万人看了鲜少人知这句话的含义?
今天我们若来剖析的话,打太极拳的明白:太极拳,随便你怎么绕,绕来绕去不离“太极”,“郴江本自绕郴山”,同样也是这个意思。
无论是外在物理的雾霾还是内在心里的雾霾,无论是人为灾害还是自然灾害,从我们生命的颠沛流离、喜怒哀乐里,“我是万变不离其宗”,所以叫“郴江本自绕郴山”!
—— 就像秦少游描绘的那种生命的寒苦煎迫,无论世事怎样变迁,幸好我对“道”是了解的,这就是这首词最大的亮点。
既然可以“万变不离其宗”,为什么“我”又要这样接受命运的安排、听任命运的摆布呢?“我”大可辞官不干、逍遥自在,为什么又要认命呢?要跑到郴州这个地方去做官?—— “为谁流下潇湘去”?
—— 这就是一种“道义”的承担! 是为了维护一种社会秩序!
就像我们在座的,如果你是企业家,除了效益和员工外,难道我们就没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吗?有的老板吐苦水:我们是弱势群体! 当老板是很苦的,为什么还要做呢?有的说“我一千个员工,都等着我吃饭呢。”
—— 说实话,做老板是很辛苦的,真的不想干啦,80年代我曾做过老板,“做老板好了,被绑架了,24小时都得干”,不要说生活了,连生命都不自由了,我就不干了,当工人去。
实际上,我那时是比较消极的: 你别想的这么伟大,你死了地球照样转,这世上不多你一个不少你一个,那时就这样劝慰自己。
在一个合资企业,只要你肯干钱就赚得多,当别人工资一两百时我可轻松赚到一两千,在八九十年代当时工资也算高的了,工人当当,打打坐想想,这个问题就想通了: 到底是你为钱还是钱为你呢?“若为自由故金钱皆可抛”—— 自由更重要!进而去寻找心灵的自由,苦苦追寻、求知,才找到儒道释,最后找到了佛门,到了佛门,经书一打开,所有你想知道的,答案全都在里面,太奇妙了!
——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厉害,中国叫文以载道,诗、词、书、画都有“道”!
苏东坡所讲的万人难抵,宋朝时就“一万”人不了解“道”了,一个“郴江本自绕郴山” 都给考住了。
唐时亦如此,“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本来月亮已经落了,乌鸦惨叫着,然后也是满天的雾霾。现在是你看着雾霾,雾霾看着你,红绿灯看不到了就怕追尾,心烦意乱地在路上开。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寺庙里清凉的钟声,方才来唤醒世上心灵雾霾的人,给我们的心灵带来透彻光明;再往上,就数到小时候读书读到的《黄鹤楼》了,后来人都说登过《黄鹤楼》不敢再写诗,古人已写过了“古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里的“空”是指中华文化的精髓懂的人已驾鹤西归,不懂的就守着一个中华文化的空壳子。
再不济,唐宋还是“濡沫以共”,在文人的诗篇里还依稀看到些微“道”的痕迹,庄子曰“相濡以沫、相掬以湿,不如相忘于江湖”,相忘于大海。
请问:我们生命的大海在哪里?
我们就活在一个文化的沙漠里,我们现在就是文化的沙漠、道德的戈壁,不知“道”为何物?
所以,“求知”特别重要,没有一个人被剥夺求知的权利,只是我们“求知”的“方向”错了,我们时下陷入科技这个工具里去求索,在经济的脉络里去追逐。
就像时下流行的众筹,其实,众筹最原始最成功的是我们佛教,寺庙里功德箱放一个,出家人又不开公司、不种地,为什么那些寺庙呼呼就起来了,这就叫众筹!
你公司连锁一千家、两千家,再多也连锁不过寺庙,全世界的寺庙都是连锁店;所以,求知的方向不对,叫舍本求末,你到佛这边来“求”点智慧。
今天在座的都是有知识有文化,在社会上都是有水准、有高度的,所以今天就讲一点重话,佛门的智慧,是要有个正确的求知方向,你 “求”的是粗枝大叶,还是“道”之根本?
—— 佛教就是人类的终极目标,是生命的终极意义,不是粗枝大叶。
阿弥陀佛!
(未完待续)
——佛教慧日编辑室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随喜转载,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