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德相
年轻时的界诠法师
界诠法师,俗姓李名逢金,1959年11月14日出生在福鼎店下溪美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系最早开发福鼎店下的单港陇西郡李姓后裔。他自幼善根深厚,聪慧过人,常随其母亲近三宝,每每于寒暑假期皆到寺中帮忙师父劳动耕作,一有闲暇便主动向师父请教佛法,深得法益。万法缘起无常之理,生死轮回不休之苦,铭记于心,发愿早日出家,归投法王座。
界诠法师和他的母亲
1991年,因受太姥山剃度恩师之托,界诠法师返回平兴寺。当时山上条件简陋,为协助扩建道场,法师先健全寺院规约。同年便发起信众集资兴建大雄宝殿与僧寮。其间应邀前往新加坡弘法演讲,所有供养倾献予常住,为兴建大雄宝殿减轻负担。
平兴寺山门
界诠法师回到平兴寺后,领众熏修,农禅并举。半日劳作,半日开课为初出家之小沙弥讲授《佛学基础》、《劝发菩提心文》、《金刚经》及古汉语等文化课程,以提高初学者对佛学的闻思水平。渐渐地来平兴寺亲近界诠法师学习佛法的初出家者越来越多,于是法师便修整房舍,为学习佛法的初学者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1992年将用于教学用的学堂,取名“普隐学堂”。仍以学修并重、农禅并举为教学理念,教导大家要勤学、吃苦、耐劳!以教通诸宗、行依律仪、修归净土为宗旨。
1994年,福建省民宗委、福建省佛教协会,多次邀请界诠法师出山,担任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一职,他再三婉言谢绝。甘于寂寞、淡薄名利的界诠法师,守道安贫,不为名利所动,在山上慢慢开展着弘法事业。
同年入秋,福建省佛教界元老圆拙老法师、妙湛老法师、传常法师及省民宗委等领导再度来到山上,恳请法师出任佛协会长一职。法师因早年受教于圆拙老法师,圆老与师犹如父子,对法师的培养、教诲细致入微。圆老一生简朴,直承弘一大师律己之风,在教内非常有威望,此次亲临太姥山,令界诠法师左右为难。两位佛教界元老,皆年逾八旬,如此器重一位青年法师是史无前例的。经过二老再三恳请后,法师考虑到两位长老付予这样大的的职责和信任,以及长老们对佛教发展的殷切盼望之情,界诠法师最终答应了出席福建省佛协会长这一重大使命。但坚持只出席一届会长,因他实在不愿名利与世俗的困扰将行者的一生空过。
圆拙长老德相
万法无常,圆拙老法师于1999年示寂。界诠法师悲痛万分,在福建佛学院时,圆老对界诠法师的期望最高,希望他能挑起弘扬南山律学的重担。界诠法师不负重望,将一个山沟里的小寺庙,操持到如今的十方大道场,从这里走出去的弘法人才不计其数。每年到太姥山依止界诠法师学习戒律的学子超过数百众,实乃佛门之兴!
界诠法师在出任福建省佛协会长后,仍在处理会务和山上讲学之间来回奔走。在佛协时常常举行讲经法会,让更多的信众有缘听闻佛法。在会期间举行了多次盛大的皈依法会,每次法会参加皈依者皆数百人。听闻法师演说法筵者更不计其数,常常是法堂内外,人山人海。界诠法师说法风趣幽默,深入浅出,听闻者无不欢喜奉行。
平十方衲子闻讯纷至沓来,依止界诠法师修学。参学问道者慕名而至,人数日增,住房等设施远不敷用,无法安僧以供修学。1998年,界诠法师再度主持扩建平兴寺五观堂、净业堂、云水堂、尊客堂等。
界诠法师深知佛法纲纪,匡众扶教之功,莫外于戒律。是故言传身教大力弘扬律学,培育僧才,孜孜不倦。依修学次第所需,制定严谨的教学方案,分初级、中级、研究三个阶段。悉心详考南山律典,精进研习。关于毗尼止作,诸如朔望布萨、结夏安居、自恣受岁、忏悔出罪等行事,力求如法如律,并皆躬行实践。且在1999年4月,依四分南山律典,礼请中国佛学院传印法师为得戒和尚,宁德支提山华严寺妙果法师为羯摩阿阇梨,界诠法师为教授阿阇梨,传授三坛大戒法会,创闽东佛教传三坛大戒之始。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
2000年初,为排除老年僧人病苦安养等后顾之忧,故新建安养院(老人院)、念佛堂、关房,妥善安处老年僧人和专精修持者。同时,新建一座四层重楼伟阁,分别为法堂、学戒堂、普隐堂、藏经阁,巍峨壮丽,气势恢宏。
同年,为了满足学僧如法如律受戒、学戒、持戒。依道宣律师《戒坛图经》,于寺右幽胜处,修建戒坛。福州鼓山涌泉寺普法大和尚捐助净资,增上戒坛庄严。坛身三重连周围护栏,并一百零八尊护坛神王尊像,悉皆精雕细琢,如法安奉。坛上建八角重檐亭阁,高耸云表,缥缈于烟霞之间,宛若天境。戒坛前庭间,建立七佛宝塔,高可及丈,排列有序。希由此胜缘,令十方登坛者获清净戒体。
同年,为了满足学僧如法如律受戒、学戒、持戒。依道宣律师《戒坛图经》,于寺右幽胜处,修建戒坛。福州鼓山涌泉寺普法大和尚捐助净资,增上戒坛庄严。坛身三重连周围护栏,并一百零八尊护坛神王尊像,悉皆精雕细琢,如法安奉。坛上建八角重檐亭阁,高耸云表,缥缈于烟霞之间,宛若天境。戒坛前庭间,建立七佛宝塔,高可及丈,排列有序。希由此胜缘,令十方登坛者获清净戒体。
2002年春至2008年,经中国佛教协会批准,由福建省佛教协会主办,在平兴寺多次传授三坛大戒,累计新戒1000余人。礼请传印法师为得戒和尚,福建莆田广化寺方丈学诚法师等为羯摩阿阇梨,界诠法师为教授阿阇梨。
近年来,界诠法师致力于弘扬律学,培育正法之才,在推动规范传戒方面,可谓呕心沥血,功德无量。多年来一直主张如法如律进行授受。
平兴寺在传戒流程上,概依南山律宗旨授受,仪轨方面多依读体大师的正范。三坛中每坛分授前忏悔和正授仪则。正授戒前,必须是请戒开导和露罪忏悔,除此必作的仪轨和教诫行仪外,其余时间侧重讲说受戒意义、戒相以及受后行持等义理。综合南山道宣律师和宝华山见月读体律师的授戒仪则,为新世纪中国佛教在授戒方法上写下新的篇章。
界诠法师与中佛会赵朴初会长
平兴寺在寺院规模上也大有可观,2007年应需新建了居士楼等主要殿堂,并培养青年法师,掌握现代科技技术制作弘法光盘、录音带、录影带,将佛法、律学带给更多学佛者学习、分享,使正法久住世间,法化无穷,利益人天!
界诠法师自隐居于福鼎太姥山平兴寺后,全国僧众闻风而至,依止法师修学佛法。现寺院僧众300余人,是国内汉传地区僧众最多的道场之一,使平兴寺成为国内弘扬戒法和律学修持中心。2008年界诠法师被公推为福建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近年界诠法师著有《南山律学教程》,一再强调戒法行持是佛法兴衰之关键。
2009年法师先后前往台湾、三亚、西安等地弘法及参访,并在陕西终南山安居策修。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等,简称南山,地形险阻,道路崎岖,大谷有五,小谷过百,连绵数百里,自古以来不断有高士在此隐居修行。唐代高僧道宣律祖曾深居此山之中,潜心研修律藏,著述了对中国佛教产生深远影响的《南山五大部》,并因严持戒律,感得天人送供。近代又有虚云老和尚在此山参禅开悟,很多修行人因仰慕道宣律祖及虚云老和尚的宗风,在终南山住茅棚、卧山洞,过着简单艰苦的修行生活,以期参悟佛法、探索人生及宇宙的真相,了生脱死。
界诠法师行依律制,愿力深宏,其心远绍道宣律祖遗芳,其志秉承弘一大师、圆拙老法师的教法,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一身正气和精进勇猛的修学,三十余年来默默致力于弘扬佛教律学的事业上,实践着伟大而又庄严的弘法利生之悲愿。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随喜转载,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