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按照《前行引导文》的教言,实修皈依时要在心里一遍遍地猛厉发下誓愿:成办任何事情,完完全全依赖师父。有一种“一切都拜托给'上师三宝”之心。但是在实际的修行生活中,的确会遇到很多需要拿主意的事情, 又无法一一向师父请教如何处理。请问怎么做才是真正的"依赖”师父?这种出世间的‘‘依赖”和世间的‘‘没有主见”有什么区别吗?
答:如果师父有明确的指示,应该按照师父说的去做;如果没有,则以戒为师。
修行人对师父的“依赖”是建立在真诚的信心、出离心、菩提心和因果正见基础上的,依教奉行是为更好地取舍因果,对治烦恼。当然无法所有事情都问师父:“该怎么办?”这种时候,自己心里要有数,说话做事要以自己持守的戒律为准绳,并检视自己的出离心。戒律是修行的根本。师父言教不会与戒律相违。只是戒有高低之分,从低到高,对身语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最初,戒律如一位外在的老师,他明确告诉你做什么,不做什么。只要你按照要求管好自己的言行,就不会有祸患;而触犯戒律时自己也会清楚地知道,因为一切都说得明明白白,没法儿找借口。
更高一层的戒律成为内在修养的一部分。你不再只是因为外在的老师要求你这样做你才做,你更多的是自律,为了完善内心而主动规范自己的言行。这其实对身语意的要求是更严格了,但因为强调发心和内在的改变,显性、硬性的规则少了, 想偷懒的人也就有了更多理由和借口为自已开脱。
最高的持戒是不执着,以空性智慧摄持身语意。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境界。
真正的具德师父都有应机调教弟子的本事,他会根据弟子的根器和修行水平,对弟子提出要求。历史上有一些著名的师徒,师父总让徒弟做看上去违反戒律的事,偷东西、喝酒、杀生,让人觉得谨遵上师教言与持戒似乎是矛盾的,但是不要忘了,那是天才的师父在调教天才的弟子,前两层意义上的持戒, 弟子已经做得很好,接下来师父要教他的就是最高的持戒。而对一般人,具德师父绝不会让你去做超出你承受能力的事,不会让你心理上无法承受,更不会让你在因果上无法承受。所以“不违背上师教言”与守持戒律是一致的。
时常检视自己的出离心也很重要。有道是:“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对烦恼循环深生厌离,自然就能慢慢闲下来。需要做决定时,坚定的出离心也往往能帮助我们减少干扰,做出明智的决定。
依赖师父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没有主见”。一个人做事情 拿不定主意,什么都听别人的,叫“没主见”,他不一定信因果,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谨慎取舍因果,出离心、菩提心可能更谈不上。
——摘自“菩提洲网站”公众平台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随喜转载,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