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溪禅师,非常著名的一个特点就是身负一把古琴,他一生无论讲佛法还是云游天下,都对这把琴爱不释手,形影不离。他内心悟的禅境总是伴着他那悠扬的琴声吧,在拜访他的寺庙前,我是这样的印象。
返程那天,我们去拜访了月溪禅师创建的寺庙——万佛寺。一路没有通车,要爬半小时的山,这在香港较为少见。沿山是五百罗汉相迎,罗汉的背面还写着法语,其中很多是月溪禅师的法语。
月溪禅师
尤其那句:“大乘精神就是承担起世界的责任。”非常震撼,我们平时就是这样发愿的,感觉一下子跟月溪禅师的心灵相通了。
临近寺庙了,又是一幅月溪禅师的法语:“星月有情照僧归。”这句有点直白却也饱含诗情画意,想起我们在外面这样走,随时处感受到的天地有情。
每次去朝圣,要离开了就飘起了雨滴,俗语讲雨天留人,“诶,不错!”我自己总这样想,但我们要奔赴前程,即使冒雨也要前行,似乎感觉到这片圣地对你的这种眷恋,心中一时被这种情感充盈,尽管雨淋得凉凉的,内心却热热的。
走进寺庙,一道彩虹高挂天穹,日月有情,彩虹同样热情,亦在笑脸相迎了。这彩虹还会走路,径直跑到寺庙的中轴线上,月溪禅师坐在大雄宝殿迎面朝外,大殿的外面是座宝塔,宝塔上空就是那道莲花彩虹,持续了近一个时辰,直到我们回返了,祂才渐渐隐去。
刚才的《赞僧歌》,赞美着三宝,赞美着佛陀,赞美着佛菩萨;看到小朋友的舞蹈,联想起敦煌里的那些壁画,那么曼妙飘逸的舞姿,那么美的天女以及空中纷落而下的花雨,更有那些壁画的画师。很多史料记载,这些画师大多为出家人,终其一生献身于佛教,用他们的画笔,勾勒出他们对佛法的体解、对生命的感悟。
画天女的未必是天女。在座的诸位,你是在家人也可以做弘法的事情;虽然我们是出家人,我们长得也不漂亮,也不会唱歌跳舞,但我们心里却有一首“生命之歌”在吟唱。
当你们在台上奉献的时候,我也浮想联翩,所以把这些也供养给大家。特别是月溪禅师的那句话:“大乘精神就是承担起世界的精神。”虽然这个世界并不知道,或许你对这个世界了解也不多,可作为佛子,不能没有救世的心,不能没有报恩的心,上报“四重恩”是要好好去理解、体会的。你自然就会了解这个世界、了解众生心,而去深入学习佛法,并对众生的根机传递给他们。
为什么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种优秀的文化,乃至全人类都公认? 甚至人类要安全渡过21世纪,国际社会也达成共识,不是用经济、科技、武力,而是要依靠中华民族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 这就引起我们一种思考。
现代社会不信因果,不相信有圣贤,不相信生命有轮回,我们现在弘扬佛法,就是在重塑人們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既是对我们灵魂的拯救,也是对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恢复和重构;这不仅是对整个民族的一种慈善,也是中华国魂的重新回归。
佛弟子报效国家、造福人民的这种情怀,就是大乘佛教的一种敢于承担、敢于奉献的菩萨精神! 大乘佛教从古至今,在我们中国大地上都是存在的,都未曾离开过我们,2600多年绵延不断的僧宝在人间,这比万里长城的工程还要浩大,这是出家人用血肉之躯砌磊而成的生命长城,是生命的接力!我的师父悟公上人就是这样的典范!——上世纪上半叶,国难当头,他们爱国爱教,为国忘躯,乃至文革遭受迫害,仍矢志不移!
我们学习佛法的每个人, 来此充好电后,再回到自己的家庭和社会岗位中,就像观音菩萨的千手千眼,把这个“正能量”遍布于社会的每个角落。这是我们佛弟子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也是每个学佛人应有的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未完待续)
——佛教慧日编辑室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随喜转载,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