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义空谷中 —— 黄庭坚《发愿文》释说

2023-08-12 20:43: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图片




黄庭坚





图片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其诗风奇崛,开一代风气,与苏轼并称为“苏黄”;因其书法精妙绝伦,纵横奇倔,自成风格,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



图片



黄庭坚事亲颇孝,虽居官位,却亲自为母亲洗涤便器,为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母病一年,他日夜察问母病,宵衣旰食,母丧,他筑庵守孝于墓旁,哀痛成疾,几近死亡。


黄庭坚笃信佛教,其四十岁时过泗洲僧伽塔,有感于斯,遂对佛祖发大誓愿,从今以后痛戒酒色与肉食,但朝粥午饭,如浮屠法,入一切智,并作《发愿文》。




点击观看黄庭坚《发愿文》




《发愿文》

图片



图片
图片



菩萨狮子王,白净法为身。”《发愿文》一开始讲的是最难得的戒体。“狮子王”是代表佛的。一切佛、一切菩萨以什么为身?以白净法为身,白净法即为纯然之善法,是不夹杂任何恶法的。我们六道众生的身体,是由种种不善之业聚合而成的,而诸佛菩萨的身体则是白净法、功德体之聚。


胜义空谷中,奋迅及哮吼。”因为佛菩萨的身是白净法,所以,为了救度众生,在“胜义空谷中”——其广大无边如虚空一样的智慧里面,祂就可以用祂的智和祂的身,来方便宣说种种法,广行菩萨的事业。这里用了“奋迅”这个词,“奋迅”是指狮子纵身一跃即可跨过宽谷的那种爆发力、勇猛力和澎湃的动力,黄庭坚以此来比喻诸佛菩萨的大雄大力。金粟如来化身的唐代居士庞蕴有诗言:“吼作狮子声,百兽皆脑裂。”真理之声如狮吼之吼,可以裂众生愚痴之脑,令众生觉醒。


跟诸佛菩萨比起来我们凡夫是那么弱小,我们想做好人,欲行善法有时却处处碰壁,不具善缘。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自身的业报,由于我们的色身、思想境界不干净,所以我们的业报也是浊的。而佛菩萨就不同了,祂们传播真理之时,势不可挡、所向披靡。


念弓明利箭,被以慈哀甲”,这一句是说诸佛菩萨智慧明历,心念像满弓一样有张力,而其利益众生的事业、手段如射出去的箭一样精准到位。佛菩萨具有这样圆满的智慧和能力,是因为祂们的生命充遍了慈悲的力量,披覆着哀悯众生的甲胄。


生命以慈悲为庄严,我们可以选择冷漠的活着,也可以充满慈悲的活着,但是冷漠会形成与之相对应的命运轨迹,而慈悲则会铸就慈悲的生命资粮。不同的选择,留下的足迹是不一样的。


我们想要具有悲心,想要拥有帮助别人的能力,首先就要了解自己。我们其实对于自己知之甚少,既不知道自己生从何来,也不明了未来归入何处,甚至我们对当下的觉知也是模糊的。很多时候我们都蜷缩在自己无知的躯壳里,跟随着自己错误的知见在轮转。所以,我们要思索,同样是生命,我们要何去何从?我们要把佛菩萨的境界当成人生的追求,而不能仅把自我当成生命的目标。


前面这几句表明,黄庭坚发愿持戒是非常理智的选择,是经过慎重的思考、是有明确道理的,他感受到了佛菩萨的悲智圆满。


接下来的“被以慈哀甲,忍力不动摇”,描述的是菩萨的境界。这里的“忍”,是一种大智慧。它首先指的是对自我的要求,对自己的忍耐。我们明确了自己的选择之后,还要坚持不懈。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懈怠的一面,我们明晰了方向之后,还要保持着这种清楚的勇猛力,要防护着它不被自己的懈怠裹挟掉。另外,我们对外境也要“忍”,我们既不能自我松懈,也不能被外在的境界所改变。面对他人的不理解,甚至质疑、指责,我们要保持智慧的状态,坚定自己正确的方向,要“忍力不动摇”。


忍有三种境界,一是生忍,即知对错,明是非,碰到不悦意的、不舒适的境界时,我们要能够去堪忍,面对不善之法,也要能够管住自己不去实施;第二是伏忍,即伏得住自己的烦恼,具备斩除烦恼的力量;第三,叫无生法忍,这是最高级的,这已经达到智慧的层面了,这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大圆满的境界。最高级别的戒恶修善,就是无我相,连烦恼的体都找不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就是智慧的力量。


在娑婆世界,什么人最有力量?能忍的人最有力量。能忍住自己的习气不去造恶,还能不间断地去行善,这样的人才会有所成就。我们要先能做到第一步的生忍,然后第二步、第三步的高级智慧就会显露出来。所以,在恶法面前忍住不去做,这是一种戒律;在善法里面能忍住不动摇,这是一种定力;最终证得的无生法忍即是无上的智慧,忍的三种境界实际上是对应于我们的三无漏学的。


忍力不动摇,直破魔王军。”拥有了忍的力量,此时我们的生命会是明历的、清晰的、勇猛的,是具有戒定慧的力量的。这时候无论是来自内在还是外在的无明、愚昧、懈怠、一切不善的力量,当我们在面对它们时,都会一往无前、无所畏惧,最终就会“直破魔王军”。


拥有这样境界的人,就是以“甘露为美食,解脱味为浆”,解脱的味道就像生命中的甘露一样。安住于这样的境界之中,不断增进,最终就会“游戏于三乘,安住一切智” ,“游戏于三乘”就是菩萨,“安住一切智”则是佛。佛是发愿利益无量众生的,于是祂“转无上法轮”,以法来利益无边有情。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今称扬,称性实语”,“实语”,即真实语。这里黄庭坚表示自己并非绮语,即他并没有以一个文学家华丽的语言词藻来虚构事实,他所讲的都是人生宇宙的真理,一切生命的规律都是如此。


以身口意,筹量观察,如实忏悔”,接下来他开始回光返照,筹量观察自己的身口意。“筹”是计算;“量”是知道分寸,然后以此来观照,来“如实忏悔”。为什么他要忏悔呀?有了前面所讲的佛菩萨的高标准,再反观自己的身口意,就知道自己的过错和不足了。所以,要“筹量观察,如实忏悔”,“”是知道自己的错,“”是不复再造。


《发愿文》前面五言的那些诗句,证明黄庭坚已经亲见诸佛之体了。佛的身体是什么?是白净法之聚,一切功德之宝聚。那么接下来问题就来了,佛的体是纯净聚,人的业报身是染污聚,二者在频率上是不同的。所以,佛对我们悉知悉见,我们却对佛不闻不见,佛想拯救我们,我们却拉不到佛。所以,佛教我们戒恶、忏悔,先把自己身上夹杂的恶业净化掉。当我们也变成白净法身功德聚了,我们就亲见佛了。那时候,我们就会知道佛是尽虚空遍法界的,真理是无处不在的。


接下来,黄庭坚开始发露忏悔。“我从昔来,因痴有爱,饮酒食肉,增长爱渴。”无量劫以来,因为愚痴,所以有爱有憎,并且饮酒食肉,增长爱恨。饮酒会使人丧失理性,食肉则会结下重罪。天地间一切众生最珍爱的就是自己的生命,所以杀生、吃肉,就与众生结下了无量怨仇。正如我师父悟公上人常常讲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血泪要用血泪还。”因无明而埋下的种种恩怨,血肉要用血肉还啊。这里的“爱渴”两个字,比喻满足欲望就像渴饮海水一样,只会越饮越渴。所以,饮酒食肉的欲望是永无止尽的,是无满足之时的,只有中断这些欲望,才有解脱之日。


众生因为无明愚昧,所以“入邪见林,不得解脱”。邪见,即种种不正确的知见。从古至今,佛法的智慧就像天上的日月一样,而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宣扬邪知邪见的恶知识多如牛毛,而我们自己也是这样,所以“不得解脱”。为什么到现在我们还是凡夫,还匍匐在六道里?就是因为自己不正确的知见。



图片



所以,“今者对佛,发大誓愿:愿从今日尽未来世,不复淫欲;愿从今日尽未来世,不复饮酒;愿从今日尽未来世,不复食肉。”不饮酒、不邪淫是五戒的内容,不食肉则是大乘戒律的要求。发愿“尽未来世,不复食肉”,这显现出了黄庭坚大乘菩萨的根性。


设复淫欲,当堕地狱,住火坑中,经无量劫。”这句话有两层含义,首先黄庭坚知道淫欲的果报是非常可怕的,同时他也在用这些来鞭策自己。淫欲所导致的下地狱住火坑的后果,不是他主观想象出来的,真实是有这种果报的。地狱里炙热的铜床铁柱之苦就是淫欲之业感生出来的。


一切众生,为淫乱故,应受苦报,我皆代受。”前面黄庭坚发愿要戒除淫欲,以免地狱火坑之果报。这里他继续发愿,世间一切众生如果淫乱,应受地狱苦报之时,“我皆代受”。这句话太伟大了,这是一位菩萨的菩提心愿啊!不仅自己不淫欲不受地狱火坑之报,而且发愿承担世间迷惑颠倒、困于淫欲之中愚痴之人的果报。这就是大乘菩萨的宏深誓愿啊!


不仅净化自己的身语意,而且发愿承担世间所有因愚痴、贪图刀头之蜜被割舌之人的果报,他们的一切痛苦,“我皆代受”,这是菩萨的境界啊。


设复饮酒,当堕地狱,饮洋铜汁,经无量劫。”在这句里,黄庭坚发愿从今时尽未来际,不复饮酒。饮酒的果报是堕地狱里饮洋铜汁。洋铜,即煮沸的上千度的铜汁。这里不是黄庭坚作为诗人的想象,这是真实的。我们人是有肉身的,肉身是强作用力。人喝酒喝醉时,有肉身都觉得那么烧灼,当失去这个肉体的时候,那时候是弱作用力,是微细四大身,那时的烧就如硫酸一般,像洋铜水一样。生命和宇宙的时空是远远超越我们的理解和想象的,现在喝过的酒以后会百千万亿倍地呈现在另一个时空当中。那时候,饮酒之人面对的不再是自己贪恋的酒水,而是洋铜锅、硫酸池,是难以忍受的苦痛。


所以,知道了饮酒的苦报,就要从因上去断。人喝酒抽烟其实是因为空虚,想要充实自己,找到生命的存在感。但生命的存在感,岂能依托于烟酒啊?所以,在这里面黄庭坚说:“一切众生,为酒颠倒,应受苦报,我皆代受。”即不仅自己不再饮酒,世界所有颠倒的、以酒为乐的人,他们因饮酒而遭受的地狱苦报,我都愿意代替他们承受。


这是多么宏大的愿力啊!山可烂,海可枯,但菩萨的菩提心愿坚不可摧!几千年来,黄庭坚名载史册,就是因为他强大的生命力。而他为世人所赞叹的诗、字,只是他雄厚生命力的载体。


设复食肉,当堕地狱,吞热铁丸,经无量劫。”没有哪一个生命是理应赴死的,不要觉得肉就是给人吃的,我们并不是食物链的最高端。食肉果报来临之时,就会堕落地狱,吞热铁丸。因为本身吃肉的时候是火热的,是带着滚滚仇恨的火焰的,所以现在所吃的肉,果报成熟之时就是一个一个烧得通红的热铁丸。食肉众生会陷入这种痛苦当中,经无量劫,不得解脱。


一切众生,为杀生故,应受苦报,我皆代受。”黄庭坚戒除了淫欲、饮酒、杀生食肉的恶业,他身体的污染就会减少;发了这样的大愿,他的心灵亦会得到庄严。这样身心皆净,才能跟佛菩萨相应啊。


所以,“恭惟十身洞彻,万德庄严,于刹刹尘尘,为我作证。设经歌罗逻身,忘失本愿,惟垂加被。开我迷云。稽首如空,等一痛切。愿我以此,尽未来际,忍可誓愿。” “歌罗逻身”是佛教专有名词,即初宿胎内之位。《华严经》云:“佛子,譬如男女赤白结合,或有众生于中受生,尔时名为歌罗逻位。”


黄庭坚最后祈请诸佛菩萨为自己向无边无际的宇宙、向一切众生所发之誓愿作证,并祈请诸佛菩萨慈哀加倍,如若经历生死轮转之后,忘失本愿,愿诸佛菩萨及时唤醒,使其继续实践自己的誓愿。今天所发之愿,尽未来际他都愿意全力践行。


最后一句,“根尘清净,具足十忍,不由它教,入一切智”,更是道出了黄庭坚伟大的生命境界—— 圆成佛道,无他路可选,只有戒恶修善,发菩提心,直至成佛。


这就是跨越千年,黄庭坚的《发愿文》带给我们的深刻启发。



—— 传喜法师






图片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图片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相关文章
· 如果能在一切善法的调御中自我降伏,就能每天得清凉
· 怎样用有限的光阴创造无量的功德?
· 修行者的人生是怎样的人生
· 超度自己的我执、我见和业力之方法
· 方便度众不可数(五)
· “若愚”,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 敬畏从规矩里来,恭敬从理解中来
· 命运和世界从这里改变
· 突破轮回的难点
· 【中英双语】一行禅师:正念的奇迹
· 生命最大的浪费是本具的佛性没被开发
· 方便度众不可数(四)
· 拓展生命的边际
· 皈依在修学佛法中的重要位置
· 依佛法离苦,依佛法得乐
· 什么样的人可以给别人授三皈依、传戒?
· 莫将出家容易看,皆是往劫修来因
· 一人成就,可以令无量众生得以解脱
· 方便度众不可数(三)
· 这就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