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浪淘沙》
如果提前知道将要面对的人生,
您还会选择这条路吗?
纪录片《觉岸》第二集《浪淘沙》,
讲述的是悟公上人在50年代至80年代,
坚守信仰、恢复佛教的人生历程。
“我的思想不会为外境所动摇”
1960年秋,
浙江省余姚县芦山佛教农场里,
陆续来了108位出家人。
这其中,就有悟公上人。
他在这里,
度过了十九个年头。
在写给同道的信中,他说:
无论在甚么环境中,
我的思想是不会为外境所动摇的。
佛法是真理,是性命之学,
是觉道,是解脱道。
只要真理存在,总有复显之日的。
“他是第一批回普陀山的”
1979年,普陀山开放。
悟公上人率先回到普陀山。
重登普陀,四顾荒凉。
他拾起一尊佛头,供在石台上……
建设寺院、领众熏修、培养僧材、开讲佛经
——他开始了中兴普陀的大业。
从一尊残破的佛头,
到殿宇林立,气象万千,
不过短短十年。
坚守二十年,只为这一天
1988年,
天台山高明讲寺举办传戒法会。
八百余位戒子,
将接受最为综合的僧材培养。
本次传戒的开堂大师父,
就是悟公上人。
早晚课、过堂、礼忏、演说毗尼……
从最初级的威仪教相,
到最高的道心建立。
他面面俱到、事事亲为。
因为这次传戒、这身袈裟,
来得太不容易!
“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进入新时代后,
年轻的学佛者问他:
“那段时期,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他哈哈一笑,说:
“我这辈子没吃过苦。
为什么?
因为在我眼里,
他们都是要成佛的。
坐的是坐佛,卧的是卧佛,站的是站佛,
一切众生都是佛!”
大浪淘沙始见金。
时代的浪潮滚滚而来,
总有人化作如如不动的磐石,
守护千年文明,自成一片“觉岸”。
希望《觉岸》带给你的,
是一场浪漫的庄严……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