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小程序:
《天台宗纲要》第十八课视频时长约35分钟
缘起
欲提毗卢之正印,深达诸佛之真源,天台法脉,不可不明。
天台宗成立于陈隋之际,因实际开创者智者大师住锡于天台山,故称天台宗。
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为正依佛经,以《大智度论》为指南,以《中论》为助成,以《大般涅槃经》为扶疏,以《大品般若经》为观法,引《维摩诘经》、《仁王般若经》、《菩萨璎珞本业经》等经以增信。
一代高僧悟公上人,是教内著名的天台宗法师,曾在天台国清寺追随台宗座主静权大师十年,研习天台教观,深解意趣,止观双运、戒定慧三学皆得教内大德赞许,一生以法华之圆顿摄受众生。
2018年,适值智者大师诞辰1480周年之际,慧日禅寺住持传喜法师秉悟公上人之教诲,教弘天台,行归净土,与慧日禅寺僧众一百余人共同研习静权法师著述的《天台宗纲要》。
2021年,正逢悟公上人诞辰100周年。即日起,我们将陆续推出《天台宗纲要》系列视频,溯天台之法脉,忆上人之德海,一起走进佛陀的一代时教!
《天台宗纲要》学记
——第十八课
第一章、藏教
(五)六即
6、究竟即
(六)十乘观法
我们前面讲到,阿罗汉也有有神通和没有神通的差别。有神通的阿罗汉是怎么修出来的呢?最主要是注重事的修持。理上修很快,但事上修也很重要。同样是阿罗汉,功德、道用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一个人只要有善根,愿意信极乐世界、称阿弥陀佛,愿意求往生,还是有因缘去极乐世界的。一到极乐世界,就变成阿惟越致菩萨。但这样子生到极乐世界的阿惟越致菩萨,跟来到娑婆世界度众生的阿惟越致菩萨,两个相不相同?不相同。来娑婆世界的阿惟越致菩萨,这些不退转大菩萨是了不得的。
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虽然享的是阿惟越致菩萨的受用,实际上自己都明白通达了吗?不一定的。所以佛可以帮我们带业,甚至也可以让我们享受到不退转菩萨的受用,但我们还是要修的。所以在极乐世界也是经行、听法、思惟。
前面讲到,菩萨从初发心,经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才能成佛。实际上佛也讲到,除了有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成佛的,也有十六生、七生、三生乃至一生就成佛的。三大阿僧祇劫跟一生或者十六生,根本没办法比。
那为什么佛还要说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成佛的方法呢?实际上是用这个方法来培养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智慧是可以被培养、被训练的,而且这样的方法很适合我们。但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这个方法上。如果按照这个方法,那要三大阿僧祇劫才成佛。所以《金刚经》里佛告诉我们:“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法是用来度我们的,法是佛的慈悲心的一个方便,但我们不要抱着法不放。当训练明白了,这个法就可以不要用了。否则最后又产生法执,就会裹足不前。
人都是喜欢挑好的。如果佛跟你讲小乘的、大乘的、金刚乘一真法界即身成佛的,你喜欢听哪一个?都是喜欢听即身成佛的。但实际上,如果我们一上来都选大乘的、大乘里的金刚乘的,那请问,大乘有没有基础?是有基础的。大乘的基础薄弱了,佛法就衰落了。
如果大家都仰赖佛的大愿力,佛是有这个愿力的,但我们不能只是去蹭佛的愿、佛的福德,自己因地不去行。因地不去行,人间的教法就会没落掉。
所以给结果,不如给方法。如果有方法在这世间,正法就久住在这个世间。因地是很重要的。这些佛的因地,如果我们不去修学,不积极地戒恶修善,那也是佛法没落之因。就好像父母会挣钱,孩子如果就在家啃老了,那这个家族是不会兴旺的,佛教也是。一方面我们知道诸佛菩萨的果地威德不可思议,但另一方面,这些果地威德从哪里来?还是从佛的这些因地法门当中来。
既然佛能兢兢业业于这些因地法门,一丝一毫都不含糊,那我们在佛陀的威德的加持下,也祈求自己能在因地上精进地去行持。就是既带着佛的果地威德的加持,又还要行在佛陀指导的因地中。但当我们很努力地学因的时候,实际上不要忘掉这还是佛的果地威德在加持。以这样认真的态度,我们回向佛法昌盛、正法久住,也可以回向往生极乐世界。
如果我们能静下心去钻研这些知识,钻研,就会明白。当你一个个明白的时候,实际上这就是佛在给你洗礼,你就在实现转凡成圣。
有的人可能觉得,藏教这些内容好像跟我没什么关系,我念佛就行了,但实际上,如果没有那么深层地去结缘、去受持佛法,你怎么保证临命终时既不昏沉,又有善知识来引导?
如果我们天天在对这些教法的闻思里,请问对于念佛法门来说,这算不算念佛?也算的。法有调化、调御的作用,当我们全身心地闻思修的时候,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就既开智慧,又增福报,又消业障,每一个人都会转变得很好。
《大智度论》 龙树菩萨
阿难思惟诸法,求尽残漏;其夜坐禅经行,殷勤求道。是阿难智慧多,定力少,是故不即得道;定智等者,乃可速得。后夜欲过,疲极偃息,却卧就枕;头未至枕,廓然得悟,如电光出,暗者见道。阿难如是入金刚定,破一切诸烦恼山,得三明、六神通、共解脱,作大力阿罗汉。
(六)十乘观法
十乘观法,又称十法成乘。乘,是车乘,用十种法,合成一辆车乘。乘坐这辆车乘,便可以从生死苦域,到达涅槃的安乐界中。十乘观法,原出于天台智者大师《法华玄义》著述中,他是根据《法华经》譬喻品义而演绎出来的。
十乘观法,是用《妙法莲华经》里大白牛车来比喻的。一个大白牛车,就把我们前面所学的内容都包括了——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甚至戒、定、慧、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等。大白牛车的零件就是从这里面来的。
大白牛车,譬喻一乘佛法。前面所讲的声闻乘、缘觉乘、佛乘,实际上这个佛乘在这里只是菩萨的因乘,从因乘到果,就是归入一乘。所以在《法华经》里说,“惟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
《妙法莲华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心怀踊跃,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受记作佛,而我等不预斯事,甚自感伤,失于如来无量知见。世尊,我常独处山林树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所以者何?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脱;然我等不解方便随宜所说,初闻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证。世尊,我从昔来终日竟夜每自克责,而今从佛闻所未闻未曾有法,断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隐。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