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好的人,都具备这样的心理特质

2021-05-05 00:07:00 发布: 人气:2



 图片

若灭 时罪亦亡

佛法中任何一句话都要思维很久

图片
图片



比如说“心若灭时罪亦亡”,有人想,我的心都灭了,那“我”在哪儿呢?这就是问题的核心,如果你能连心都没了,就真找不到“我”了。“我”找不到了,还有什么我所,那些业如果都不存在了,还用受业报吗?业报来了,你都找不到自己,那又是谁在受业报呢?


我们都有生病发烧的经历,发烧的时候运用佛法来思维对治,谁在烧我、谁在受烧?你体验着那个烧本身也是无自性的、也是无我的,被烧的“我”也是无我的。你这么想的时候,真的很快一下就中和掉,就不烧了。特别你运用般若空性来对治,烧还烧,痛也痛,但是这个痛中无我,这个烧也没有自性。当你这样思维的时候,马上这个所谓能受痛的、能受烧的这个“我”就慢慢没有了。



图片


图片


所以“心若灭时罪亦亡”,这个心是什么心,就是我执的心、第六意识分别心。如果你能够照见、突破这个心识,那根尘境对你来说就没有力量了,你就可以从根尘境的网中出来了,它已经网不住你了。


很重要的是我们学佛要畏罪不要造业,如果面对业报,你有从业报中挣脱出来的本事,然后你就不怕造业,不畏惧业力,这就不是正念。因为虽然你有这个本事,你能超越这些苦,但你伤害别人的时候,别人是真实有苦的。就是说你造恶业时候,你对别人造成的伤害还是真实的,如果说我有本事可以不受业报了,不苦了,但是我不在乎别人苦不苦,那是着魔的表现,修行人学得越高,就必然会将他人的苦乐置于自己的生命之上。


儒家也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将天下的忧乐超越我们自身,不恼害众生是必须的。我们今天去解读这句“心若灭时罪亦亡”,它的含义不是说罪真的没有了,罪还是会有的,业报还是会有的,只是业报之网来的时候,你的觉受是透明的。你如果有了这个智慧,那我们就从更深层次的维度发誓不再造恶。


图片

念 佛

图片


图片


我问过我师父他修行的座右铭是什么?他老人家说“念佛消宿业,更莫造新殃”。“念佛消宿业”,宿是过去的业,念佛能不能消宿业?不仅能消宿业,哪怕宿业成熟的时候,你凭借念佛的功德,宿业对你来说是没有多大伤害的。他也会生病,但是他的痛苦会那么难以承受吗?不会的,高僧大德也会生病,但他并不是跟普通人一样的那么痛苦。“更莫造新殃”,现在我已学佛,开发了智慧,我以念佛的智慧把过去岁月中造作的恶业慢慢地消除,但不会因为自己有了超越过往罪业的本事而无视业力,反而再去恼害众生、造作恶业,这才是应有的正念。


图片

古文殊寺简介

古文殊寺佛像随喜

古文殊寺原创短片合集

文殊菩萨智慧灯共修活动通启

生命不能破壳而出,就是一只“坏蛋”

和合,既是修行的底线,也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福城风又起】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

【福城风又起】嗔心的分类和对治

甘露醍醐 | 一锹一铲都是解脱之因

听寒山诗 | 沉迷在美貌里,于人于己都是罪过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你的念头,落在哪里?
· 我们觉悟了,一切世界都觉悟了
· 我们是轮回的劳动者还是解脱的劳动者呢?
· 印光大师:佛说三世因果生死轮回之事理,乃无明长夜之慧炬
· 【日语视频】觉后空空无大千
· 甘露醍醐 | 一锹一铲都是解脱之因
· 生命不能破壳而出,就是一只“坏蛋”
· 五四青年节|对年轻人的一些肺腑之言
· 生起深刻的随喜之心,才能产生随喜的功德
· 他们是永不休息的劳动模范
· 【英语意大利语双语视频】从自己的内心里解脱
· 甘露醍醐 | 什么是朝圣?
· 听寒山诗 | 沉迷在美貌里,于人于己都是罪过
· 和合,既是修行的底线,也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 一个真正的菩萨,爱众生超过爱自己
· 普贤,遍一切处皆圆满贤德
· 每个人都有修行的机会,但是很多人不珍惜
· 虚云老和尚:努力忘我
· 【中英双语】慧日法语甄选 | 把我执降服时
· 五一旅游攻略:还有比网红打卡地更值得一去的圣地?不去会后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