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流量有限,请用WLAN上网聆听开示]
最初学佛法的时候,由于初发心,心是很热的。但是有时候,碰到实际的问题,跟自己心里所想象的会有差距。比如说:自己学佛心很热的时候,来做义工了。有时会发现:师兄弟怎么这样,怎么还有这些毛病习气啊! 提到这个问题,大家脑子里会想:这个很正常啊!因为人非圣贤。 虽然这些师兄弟们,做义工了,那都是这个娑婆世界的,之前都是从事各行各业的,形成各种习气毛病。现在来学佛了,来做义工了,不代表就是佛菩萨了。肯定还会有自己的习气毛病,但当碰到别人的习气毛病的时候,自己的这颗热心就会受到打击。觉得学佛怎么会是这样子,其实这跟学佛不是一回事。你遇到的只是这社会当中该遇到的现象。
学佛,佛法是净化自己的。说明自己要被净化,需要过程,那对方也在学佛,也有待于净化,所以要给对方空间,给对方空间,就是给自己空间。往往自己退心的原因,就是不给对方空间,那就把这个事情看死了,同时也把一个人看死了。认为这个人:“讨厌!不要!” 不要了吗?把自己也开除掉?自己道心也就退掉了。“这地方,不去了!不去了!”那样不单单把某个人看死了,把某个事看死了,也把某个道场看死了。其实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在转变的。山不转水转,水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都在转,每天都在转。
每个人都在进步,事情都在逐步地完美。要给自己一个空间,给别人空间,就是给自己空间。所以刚学佛的时候,自己的主观的意识往往是比较强的,所谓的我执就表现在主观意识上,很少用智慧去看、去观察这些事物。
应该用忍耐心来面对逆境。一个具有空性智慧的人,就是遇到逆境,也能够安然而过。能够保持在一种忍耐的状态,同时还产生法喜。所以佛教里有一句话叫“竹密不妨流水过”。竹子,竹子一棵一棵的,水流过来是不是挡碍?不挡碍的。“竹密不妨流水过”就是讲这个意思。
遇到什么事,心,要有一个空性的智慧。纵使遇到逆境,也能忍耐,忍耐的时候还感觉到,还会得到一种快乐。所以别人会觉得:好没有道理。怎么也能接受,也能忍受。旁观的人好像都打抱不平,但是你觉得这没有什么,这很正常,就像颜回一样,别人是“不堪其忧,他是不改其乐”!在这个困境当中,在艰苦当中,觉得很快乐,别人觉得很难忍受。所以我们学佛,慢慢慢慢地这样子,越来越实质。得到佛法的力量充盈的时候,这颗道心就越来越不容易退,退的原因常常会生起,但是怎么样都不会退,像不倒翁一样,怎么动都不会倒。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随喜转载,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