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六月十九恭迎观世音菩萨成道日 | 为谁而成道

2021-07-27 21:30:00 发布: 人气:2


图片











农历六

月十九











恭迎观世音菩萨成

道吉日



图片

观世音尊号释义

Avalokiteshvara


观世音菩萨,又称观自在菩萨,常略称观音菩萨。观世音,有二义。


一指《楞严经》卷六所说的观世音菩萨最初的修行方法,耳根不向外闻,而是向内自闻耳根中能闻的闻性,由此达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的境地。


图片


二指观世音菩萨能观察世间众生的心声并救拔其苦。众生在苦恼之时,只要专心虔诚地称念观世音圣号,观世音菩萨便会听到众生的音声而予以救济,所以叫做观世音。



图片

前世与今生

Avalokiteshvara


观世音菩萨无量劫前已经成佛,号“正法明如来”。现在是倒驾慈航,示现菩萨形象。以后阿弥陀佛涅槃之后,观世音菩萨示现成佛,名号为“功德山王如来”,国土名号叫普及功德庄严,那个国土比极乐世界还要庄严。


图片



图片

如何成道的

Avalokiteshvara


观世音菩萨曾在《大佛顶首楞严经》里面自己讲过:久远劫前,“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观世音菩萨在因地修这个法门时,“初于闻中,入流亡所”,而入三昧,因修这个法门,最后证得和佛陀一样的果位。


图片


《楞严经》里面佛和观世音菩萨都这样教我们,闻思修不是简单的闻法、思法、修法,而是直接地从“闻性”上下手,以正思惟观智,称“性”而修,从“性”上下手去修。


这样子的闻、思、修,就可以直接入三昧,三摩地就是正定。所以我们的修行也要向观世音菩萨学,要能够回光返照,反闻闻自性。


图片



图片

与我们的缘份

Avalokiteshvara


娑婆世界的众生与观音菩萨最为投缘,《地藏菩萨本愿经》里,“佛告观世音菩萨,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若天若龙,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众生,闻汝名者、见汝形者、恋慕汝者、赞叹汝者,是诸众生,于无上道,必不退转。”


观音菩萨以其宏深的大悲愿力,现三十二化身,发十二大愿,施十四种无畏,众生只要恳切礼念,观世音菩萨圣名,就能与观世音菩萨感应,有求必应,所愿皆成。


图片



图片

佛子大悲情怀

Avalokiteshvara


大悲是观世菩萨度化众生的根本精神,所以观世音菩萨代表一切诸佛的慈悲心,大乘佛教极为强调悲心,视悲心为佛法的根本


大悲的另一方面就是般若、智慧,太虚大师开示,“观音能除一切苦,均是以般若力量”。


《佛说法集经》中观世音菩萨说:“菩萨若行大悲,一切诸佛法如在掌中。”因为大乘的发菩提心,广度众生,就是“菩提所缘,缘苦众生”的悲心发动。


图片


每个生命都有佛菩萨的基因,每个人身上都有观音菩萨的影子。当我们面对生命,那一念的悲悯之心,就是观音菩萨的现前。


我们要让自己的生命变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柔软,越来越有同理心。通过培养大悲情怀,创造悲心的资粮,为自己与观音菩萨间建立通道


哪怕只培养出一丝一毫,但通过这个通道,观音菩萨无量无边的大悲情怀就能够涌现出来。


图片


Avalokiteshvara

愿我们能够随学观世音菩萨,尽自己的能力应如母众生所需施予自己的一切,祈愿观世音菩萨慈悲护佑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愿世界和平安宁!愿众生远离一切疾病困扰,福慧增长,同登彼岸!


值此殊胜功德日

敬请广行善法

布施持戒

并持诵观音心咒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茶香慧日寺】:用善良的心来为生命装藏
· 虚云老和尚:我们与佛的差别是什么
· 【英语意大利语双语视频】慧日法语甄选|当你有了这种心态
· 甘露醍醐 | 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皆有求必应
· 做优秀文化的传承者,珍惜光阴好修行
· 观音菩萨的礼物,你收到了吗?
· 破地狱,用什么方法?
· 高僧的生死观(连载四)丨一直到现在,我都在不断地重新认识我们老和尚
· 你学佛了吗?
· 【悟道法师净土精要】念佛是请佛来度我
· 【日语视频】慧日法语甄选|为了救度我们
· 甘露醍醐 | 修行不能一蹴而就
· 一句佛号万病总治,是大总持门
· 如何提高生命的质量?
· 佛陀的那些弟子们(下)
· 迈出这一步,是人往高处走的一步
· 广钦老和尚:在此世界如何修忍辱
· 【文化释说英文有声书】第一篇 行住坐卧——“四威仪”(六)
· 示教利喜,是一种从身到心的全方位体验
· 如何转凡成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