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连载系列之
《福为善眷属》
过去,有一位国王以正法治化国家,深得人民敬仰,却因没有子嗣而愁忧不已;听闻佛陀来到国内,随即前往拜见、聆听开示,并且欢喜受持五戒。国王一心奉敬,唯愿求子,昼夜精进用功,无有懈怠。
宫中,有位十一岁、专门服侍国王的使僕,一向忠实诚信、遵守法令,行住坐卧不失威仪,为人谦卑忍辱,精勤恭诵经偈。每日早起上香,精进用功,数年来始终如一,不以为苦,后因重病而往生。不久,他投生为国王之子,年至十五岁,被立为太子,待其父王命终,便承袭王位。但是成为一国之主后,他却开始憍慢自大,放逸荒淫,全然不理国事,导致大臣们也跟著懈怠,于是朝政荒废,百姓饱受其害。
佛陀知新王过去生所行,今因隔阴之迷,不会本识,故慈悲带领弟子们前往,欲以教化。国王听闻佛陀到来,遵照先王迎佛之礼,带领大众恭迎,稽首礼佛,退坐王位。
佛陀询问:「大王,你的国土人民、群僚百官们,是否和你父王在世时一样过著安乐的日子呢?」国王回答:「我年纪还小,不知如何安抚民心,令其安乐,但蒙父王圣恩,人民生活得以如同先王在世。」
佛陀又问:「大王,你是否知道自己过去生的因缘,因何功德而得此王位?」大王表示:「我因顽愚不智,所以不知过去因缘。」佛告大王:「你过去因修五事,所以得为国王。一者,布施,因过去世力行布施,所以今生为王,感得万民投入无量资财,为你建造宫殿。二者,兴建寺庙、供养佛像和佛龛,所以今生得以住在华贵的皇宫正殿,安坐御座,治理国事。三者,礼敬佛像及高僧,以是因缘今生得以为王,一切万民莫不向你恭敬作礼。四者,勤修忍辱,身口意清淨无恶,所以今生见到国王者,皆发欢喜心。五者,常求智慧,故今世为王,能以智慧决断国事,臣民信受奉行。国王当知,若行此五事,则世世为王。」
「人们都知道要敬奉国君、父母、师长、三宝,并对三宝具足信心,常行布施、落实持戒,以及听经闻法,则能增长智慧,吉祥如意,所生之处皆得安乐。一个人若过去生修福修慧,出世必为人尊;能以正道令天下安乐,受百姓尊崇,守法奉行。大王,你是全国臣民之主,当以慈爱对待下属,率先执持淨戒,让臣民百姓了达趋吉避凶之道。虽处于安乐之境,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困难,保持清明的思虑,则福报就能增长。更要发广大心,将福德布施给周遭的人,不分尊卑贵贱皆能同享。」
接著,佛又说:「大王,你前世担任你父王的使僕,奉佛以信、奉法以淨、奉僧以敬、奉亲以孝、奉君以忠,一心精进布施,终不懈怠。如是福德,得以投生太子,替补国王之位。如今你虽得富贵却懈怠不勤,当知一国之主应行五事:一者,统理万民,正直无有失当。二者,养育将士,随时皆能沟通无碍。三者,常念修习本业,福德无有穷尽。四者,当信忠臣正直之谏,不受谗言而损正直。五者,能够节制欲望及贪乐之心,无有放逸。若能行此五事,则名闻四海,福禄自然跟著来。若捨此五事,则纲纪不举,民众因而困惑不安,必会思乱,士兵因而疲于奔命,势力必会衰减。没有福报则鬼神不助;刚愎自用会失去理智,令忠臣不敢劝谏;任心放逸而不治理国事,必遭民怨。如是必获恶名,后必无有福报。」
接著,佛说了一首偈语:
夫为世间将,修正不阿枉,
调心胜诸恶,如是为法王。
见正能施惠,仁爱好利人,
既利以平均,如是众附亲。
说偈已,国王生大欢喜,立即起身来到佛前,五体投地忏悔谢佛,求受五戒,佛再为说法,大王一心闻法,即得须陀洹果。
---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 ‧ 卷四》
声明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
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