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装书局推出的《慈风普扇》属于传统文化智慧类散文集,是传喜法师近年来海内外报刊专栏的文字辑录,共分3个篇章、5个部分,42篇。涵盖生命的议题、文化的传承、精神生于道、佛教与科学、自信与自觉等内容,引导我们从种种错综复杂的信息里,找到安身立命的定海神针。《孟子》言:“吾养吾浩然之气。”《易·乾》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通过本书的阅读,以期激发今人乾健不已的精神。
在当今技术成指数级增长,人工智能对整个世界的颠覆愈来愈令人咋舌的时代,人类的前途及个体生命的价值何在?本书深入浅出,法师从自我生命的体验出发,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如母有情的厚爱融化在字里行间,分享了道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启迪心灵、唤醒心灵,呼唤人性的回归;在这个信仰重建的时代,又超越信仰、超越宗教,以多维的视角,引领读者直探生命的本义,实现生命的超越,从而阐释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本质。
中篇一 文化的传承
一、东汉明帝夜梦金人
二、一脉相承
三、北纬30度
四、“灵山犹在,法华未散”
授记:生命的接力
点燃:生命的链接
1.亲近善知识
2.以戒为本 门门是妙法
3.满目青山,触目菩提
4.天下道友第一亲
5.大乘:我和你
6.菩萨:让你得到祂
7.菩提心愿:只要有缘
五、寺庙的锣鼓
1.大白塔下,赐号“传喜”
2.使命与担当
3.佛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宗教”
4.智慧、慈悲的主题不变
5.不忘初心与文化重构
6.“唐僧取经”与“唯物主义”
7.情怀与“私心”
8.狮吼佛音
9.人皆可为尧舜
音频版(走路、坐地铁都可听)
中篇一 文化的传承
五、寺庙的锣鼓
1.大白塔下,赐号“传喜”
问: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文殊菩萨的道场。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众多,为什么我们要重建五台山古文殊寺?或者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来建庙?是法师的个人情怀,还是对佛学历史传承的尊重与保护?
答:重建古文殊寺,既有对佛学历史的传承,也有很深的个人情感在里面。首先我本有道场,也不缺庙;第二,郑州黄河边上也有现成的百余亩的大庙,价值近亿。在邙山脚下、黄河之畔,那是非常好的一个道场,但去年我已还给人家了。别人也欢迎我去讲经说法,欢迎我去弘法,我本不需要建个道场再去弘法。就像我本不需要建个饭店再去吃饭一样。而且现在是信息社会、新媒体时代,在一个地方讲法,直播平台那么多,想看的都可以看到,物理空间在哪,在当今时代显然已不是那么重要了。
而且,五台山是佛教圣地,现有寺庙一百多所,这里当然也不缺庙。那为什么我又来五台山建庙呢?为此我也想了好几年。这个选择更多的还是佛教里所讲的一种缘分,或许也是我对五台山的一种特殊情感吧。否则也不会我刚刚剃度、穿上出家衣服才两个小时,我师父就叫我买机票去五台山。
当天,我陪着师父就来朝礼五台山了。早上9点剃度,吃过饭11点,我师父就吩咐我:“买票,去五台山。”然后,在朝礼五台山期间,在释迦佛的大白塔下、佛的真身舍利面前,师父赐我字号——“传喜”,我的法名叫“净庆”。
这也可说是文殊菩萨对我们的一种召唤吧。我第一次来,在大白塔下也看到文殊菩萨显灵,看到智慧灯,这在佛教里是很神奇的。文殊寺前面就是佛光寺,在佛光寺我也看到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显灵。所以,第一次来朝圣感应就特别大,真是佛门圣地,文殊菩萨的圣地!
后来到东北弘法遇到一位老师太,她跪下来说:“我在五台山有一个寺庙想供养给您。”她说她在这里已守了十几年。“五台山古文殊寺”,我一听这名字还不错,当时虽没答应但留下个印象,几年后于五台山又遇见了那位老师太,她再次恳请将寺庙供养给我,盛情难却就过来看看。虽然名字很好,宗教活动场所许可证也有,但寺庙已寥落破败,只有一个老文殊殿与几间破房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矗立在山门内的那棵1700多年的大龙松,依然蓊郁苍劲。
到底要不要呢?后来我又思考了很久。我以前也说不建寺院,因为我们内心的、精神的寺院太少了,所以我发愿要建设众生心灵的道场,以消除社会对佛教的偏见与误解。但后来也发现这个时代众生缺少福报,除了听经闻法开智慧之外,还需要培植福报,所谓福慧两修。如此想来,既然我跟五台山的感情这么深、缘分这么好,那就接受任务吧。
当前中华民族的文化正处于一个复兴期,我们对古文殊寺的重兴也寄予着一种厚望或说愿景。中华民族的文化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唐朝的鼎盛在于文化兴盛,无论是文字记载还是民间传说,古文殊寺在隋唐时都非常兴盛,在五台山全景图中这个寺庙也颇具规模。那么,既然要恢复重建,我们自然也希望在此过程中佛教文明在当代重兴。
佛教文化可谓久经考验和检验的,是准确无误的,无论对个体生命的成长,还是对社会、国家都具有正面引导作用。这个文化就好像囤积在那里,因而特别需要通过信息平台或者媒体,把祂输送至广大人民群众的面前。这是现代科技为佛法的弘扬所带来的便利与快捷。
同时,佛教文化又是一个无国界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认可与尊重。我们说这个文化肯定是造福人类的,否则连寺庙的山门也走不出去。正因为祂是造福人类的,所以才可以无国界地去传播。因而,我们以五台山为平台,以中国佛教圣地的高度和视野向世界传播,则更具内在力量和文化优势。
未完待续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每天给您带来一段震撼的阅读体会,音频可保存,走路、坐地铁都可以听。
《慈风普扇》喜马拉雅有声书
扫描二维码聆听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赠阅新书】活动申请链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