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的心在哪儿?
就是在悲悯众生的泪水中。
所以不离悲悯苍生之心,
在悲悯苍生的泪水中闭关,
这就是观音菩萨的修法。
“善思如母众,难忍无量苦,
忆念苍生情,世世永不离”。
我刚才讲,在悲悯苍生的一滴泪中而入定、闭关,那就是观音修法。所以观音菩萨再方便化现的就是绿度母、白度母——观音菩萨的泪水。观音菩萨流出的泪水它不是委屈的泪水,都是悲悯苍生的泪水。
这一尊佛,我也是看了很多年,忽然有一天,我看到那个绿度母的时候,心灵才有一点点触动,同时也特别惭愧,为什么?我们这个凡夫麻木到什么程度,自己不成器,劳菩萨救你,菩萨为你流泪,我们看到竟然不感动!就像妈妈为你哭,你竟然不感动。众生看到绿度母,只是想:“哦,绿度母、白度母,长得好漂亮!”我们往往只追求这尊佛菩萨的工艺怎么样,线条优美不优美。我看古时候佛像做得很粗糙,我就想,再往古时候就连粗糙的佛像也没有,越是正法的时代越不是用形象的,大家忆念着佛法的真谛,知道什么是佛,也不敢做一个佛的形象说那就是佛。
佛不是看那个形象就能表达那是佛的,在正法时代佛像是很稀少很稀少的,栽一颗菩提树,你看到菩提树就是看到佛了;然后再往后就是佛的脚印,看到佛脚印就是看到佛了;再后来再慢慢慢慢,越往后佛像越多。
我们这个时代是佛像最多的时候,但是是圣人最少的时候。不是因为你印刷术高了、模具工业化了、可以制作很多很多的佛像了,然后人间就改变了,不是这样的。我们要把佛的智慧、佛的思想,佛的这种情怀,把它学习继承下载到我们的心里,成为我们的人格化,这才是佛陀住世在人间!
所以我看到古时候的那个佛像,我就想不是古人做事不细心啊,古人很细心的,打磨个玉都能打磨到那么细致,是因为他们忽略了它的外形而注重佛的内在,寥寥几笔把佛的这个功德就展现出来了。他一看到佛像就引起内心的正观,安住在佛的修法里,而不是依止在外在的一个形象中。所以《金刚经》里佛陀亲自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我们现在有可能工艺越来越好了,但是我们还要追求、真正地去靠近佛陀的思想。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