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前世 与 今生的悟道

2019-12-31 00:05:00 发布: 人气:2


●●● 王阳明的前世●●●

图片


      王阳明可以说是一位传奇的人物,通常小孩只在母亲肚子里待10个月,他却一直待了14个月;通常小孩一两岁就会说话了,而他直到5岁还不会说话;他特别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11岁时作的那首“山近月远觉月小”的诗,就是他善于观察事物的体会;还有,他非常善于独立思考,12岁便立志做圣贤。


图片


王阳明从小常做一个梦,梦到在一个寺庙里。他做兵部尚书的时候,有一次出去巡察,在江苏镇江金山寺游览。结果一到这里就感觉似曾相识,再一想就是自幼常常梦到的那个寺庙。来到一个关房前,关房门窗都紧闭著,上面还贴著封条。王阳明觉得好像这里就是他以前住的房间,于是就请出家人帮忙打开这个门来看。那和尚说:“王大人,这个关房我们不能让你进去,50年前我们寺院里的老和尚在这里面圆寂,他的真身还保存在里面,肉身没有坏,还坐在里面,为了保存祂,我们不能够让外人进入。”


王阳明非常好奇,就一再的求这个和尚帮帮忙,进去看一眼就走。王阳明进去一看,一位老和尚正坐在一个蒲团上,盘腿而坐,虽然已经圆寂50年,但是他的面色仍然非常好。王阳明看到老和尚的脸,忽然顿有所悟:这个脸怎么这么熟悉,似曾相似?回头就看到墙上还写了一首诗,这首诗是老和尚50年前即圆寂之前写在墙上的:

       五十年后王阳明,
       开门犹是闭门人;
       精灵去后还归复,
       始信禅门不坏身。


这位老和尚预知未来,就知道其后身王阳明50年后会到这里。王守仁惆怅地看了半天,自言自语地说:“原来这是我的前世身。”他就叫人为这位入定的僧人建一座塔。


图片


王阳明在龙场时,曾经打造过一个石棺。原因就是因为他在悟道的过程中,始终不能放下自我,放下生死。


      他发下大愿,我就当自己已经死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他在石棺中静坐修身,潜心悟道,终于有一天,了悟“格物致知”的道理。


      人生最大的障碍是自己,如果不能破除我执,那人就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


      我们之所以觉得痛苦,是因为我们的失败,所谓失败,就是事情没有像“我”想的那样发展运行,事情到最后,并没有获得“我”预期的结果,所以“我”就会痛苦。


      所以王阳明说,所谓的寻找快乐,就是一个不断放下自我的过程。


      苏轼在《前赤壁赋》里有这样一句话,“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微信公众平台
· 《有爱不老》我们可以做到吗?
· 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 军阀吴佩孚的顾问董子明,竟然念佛念到穿门而出
· 修行有“难行道”也有“易行道”,你选的是哪条?
· 军阀吴佩孚顾问董子明:念佛念到穿门而出
· 这三十七尊佛的名号里具足哪些殊胜的功德呢?——《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10课
· 你对佛系是不是有啥误会?不走心的佛系与真修行区别大了去了!
· 科技时代,更需要觉悟
· “精灵王子”皈依佛门十余载:长期不食肉
· 这本经“三根普被”的甚深含义——《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9课
· 师兄,别太较真!心有千千结,宜解不宜结
· 欲了当大事须真参实悟
· 佛有十种自在,你知道吗?
· 电影《游戏改变者》:关于吃,你一直以来的误解与真相……
· 这样做,真的能转变业力!
· 横山寺开示:轮回不要太认真 修行我要很精进
· 佛法有声书:寺庙的锣鼓
· 佛陀为什么要出家?
· 关于命运与改命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