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够继承下佛法,像我师父那辈的,他们经历了多少时代,那么多运动,才把佛法保存下来,传到我们这,我们再传。其实是不容易的,非常非常不容易。听到佛法,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
很多时候生命依赖于物质。但是你依赖的时候你要看清,你要自己反问一句,我能整个把身心都迷失在这里面吗?外在物质你要提醒自己,内在身体你也要提醒自己,我这身体永远不死吗?这个四大是我的坚固的住处吗?要问自己。
那佛法是什么?你如理如法修,你把精神体形成,你会发现确实有一个超越肉体的,就建立在肉体上却比肉体高级的。甚至再修,修到你的佛性彰显,你有所觉悟的时候,你会发现真的是无量光无量寿。
过去禅宗祖师说:“说似一物即不中”,说它是什么都不是,超越一切万象,不可以言宣。佛陀成道的时候所讲的,“我法妙难思,不可以言宣。”心欲思而虑亡,没有东西可以描绘它。虽然没有东西能描绘它,但没有一个东西不是它的功德力,所以无不是从此法界流,没有一个不是从它这里来的。 但是反过来说,没有一个东西能够说就是它,来比喻它。
所以寒山大师才讲“我心似秋月,清潭碧皎洁。”最后又讲一句“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就是讲无量光无量寿,祂还只是一种代号。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念这句佛号祂是很有份量的,祂是很有能量的。我们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佛号力量很大很大的,大到无量。我们念的时候,我们自己真的身心要投入、要皈依、要很虔诚。「我们把这句佛号要人格化,但是看到阿弥陀佛形象的时候,要知道这个人格化就是真理,要看到祂真理的一面,祂是无量光无量寿的。如果完全只是个人格,那你就又回到世间来了,又变成有为的了,有形有相了。」
所以佛陀在《金刚经》里说,不可以声音求我,不可以相见我。如果这个人著在相上,著在声音上的话,这个人没有了达我的真实义。我们把阿弥陀佛人格化是为了表示亲切,但是同时不要忘了祂是真理化的,要破这个相的,祂具足无量光无量寿,不生不灭,功德无量,清净庄严,乃至究竟。这样念阿弥陀佛,你就开始有力量。
如果你有菩提心了,那你帮别人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就不得了了。「什么是菩提心?菩提心从了义的来说,胜义谛的菩提心就是阿弥陀佛,胜义谛的菩提心祂本身就是同体的,本身就是无量光的。那俗谛呢?就是把一切众生都当成是过去的父母,深深的忆念父母的恩德,看到父母沉沦在生命的低级状态里,在苦海中轮回而生起猛烈的悲心,要以佛法来度他们。」
这个时候你俗谛的菩提心,大多数是用来鼓励自己的。生起这样的心之后,你修佛法会很用功的去修,你不会三心二意,不会修的时候不往心里去,所以生起俗谛的菩提心主要是鼓励自己的。「在行菩萨道的时候,这个时候俗谛的菩提心容易被人转、被事转,因为你的三轮体空是相似的三轮体空,你在修习三轮体空,并没有真正做到三轮体空。所以以俗谛的菩提心行菩萨道是有点危险性的,退的机会是很大的。但是作为鼓励自己那是有强大力量的。」
而且作为真正修行的人来讲,特别是大乘,俗谛的菩提心是他的标志。当然你观世间苦,你生起出离心,你也是修行者。但是反过来说,菩提心也没有,出离心也没有,那怎么样?修行者不算,最多是个信徒。信什么也不知道,佛教什么内容也不知道。信了,是个信徒,比香客稍微好一点。信徒更加要闻思修了,了达意义,我也开始行持这个,就开始变成修行者了。
图
“传喜法师 365清凉法语”系列第一百零四期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