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何为「色 声 香 味 触 」?

2018-03-30 06:00: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 云何为色 声 香 味 触 


摘自:《大乘五蕴论》讲记


主讲人:传喜法师

时间:2010年7月

地点:慧日禅寺

首届佛教慧日夏令营


图片

我们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了,所以真的是值得恭喜大家,因为这一步很不容易迈进来,你们今天坐到这边,你们要感谢你们的前世,是你们自己的前世修的,感恩佛菩萨,慈悲摄受你们。

听经闻法是一件很神圣的事,同时大家也应该知道,听经要发广大的心:为了一切众生都能够开智慧了生死,以这样的发心来听经,发的心越大,听经的功德就越大。


上节内容请点击☞如薄伽梵略说五蕴……


图片


 今天第二天了,你们身体好吗?(学员:好)。心态呢?(学员:好)。人分两个时期,小孩子长大,一个是生理断奶期,另一个是心理断奶期,你们生理已经断奶了,很多小朋友心里还没有断奶,所以有的小孩子还会想妈妈还会哭。这两天还有没有哭的?(学员:没有)。不错,这两天成长迅速。这很正常,升华,已经往上升华到感恩,《弟子规》讲到父母好的时候,大家会知恩念恩了。

      

图片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什么?《大乘五蕴论》。

昨天我们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所谓的大乘,什么是大乘。大乘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像我们这个房子一样可以装很多人啊?( 学员:是)。就装我们这些人吗?(学员:不是)。全中国人能不能装进去?(学员:能)。全世界?(学员:能)。除了我们人,小鬼有没有装进去?(学员:有)。哎,天上飞的、地下跑的、胎卵湿化生,一切众生都能装在这个大乘里,有情无情。不要说胎卵湿化的有情,就连石头、泥巴、冰块、水,无情都装在这里面,所以五蕴啊。

      这是对我们生命的解剖,也是对这个世界、这个宇宙的解剖。所以这个论里面具足了我们佛教的宇宙观、人生观,带领我们走出生命的假象。就像我们在学的《道德经》,讲道啊、道啊,那么多道。到底什么是道,所以佛非常慈悲的剖析给我们听,大乘就是道,大乘就是无量光无量寿。

      五蕴呢?五蕴就是我们众生的轮回,颠倒相。「我们都自以为是,我就是我,我的世界就是我居住的。那如果有一个我,有一个这个世界,那这个窗子里有一缕阳光照进来,这尘埃在飘动,这尘埃小不小?(学员:小)。那我们和尘埃比起来是不是差不多,对宇宙来说是不是也像那个尘埃一样?(学员:是)。那是不是很可怜啊! 所以大乘就要把我们接出来、救出来,这就是何为大乘。
     
     「 对念佛的人来说就是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对我们佛的弟子来说,这个大乘就是佛的慈悲,就是佛。通过佛来告诉我们这个五蕴,研究五蕴的现象来逐渐提升我们的智慧,让我们看清真相,然后让我们从低级的生命升华到高级的生命,升华成智慧的生命,所以我们佛教徒是觉悟、智慧。我们变成有智慧的,然后照见五蕴皆空。那个照见就是智慧。这个五蕴在智慧之下被照见皆是空的,那我们就度一切苦厄了。」


图片


      昨天我们是念到第二自然段对吧,念了一遍还没有讲解,我们都会背《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般若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你看,这一句话都概括了。“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已经结束了,要简单可以很简单啊。就像《道德经》一样的,祂那一章,有的长有的短,长的也不长,短的很短,但是很重要。

      我们这个《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般若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起苦厄”。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的目的就在这里,就全部都已经结束了。那为什么还要讲八万四千法门呢?因为“观自在”是什么我们不知道,“行深般若般若密多”也不知道,“照见五蕴皆空”也不知道,到底五蕴是什么也不知道,怎么照也不知道。我们现在学五蕴论就是佛把智慧借给我们,我们是佛的弟子,跟佛接轨,用佛的智慧,佛带着我们来照见五蕴皆空。 所以第一自然段就说“如薄伽梵略说五蕴”。

      薄伽梵我昨天是简单的说,是大梵天对佛陀的称呼,那在我们人间有没有意思呢?其实也有意思。薄伽梵有六种含义,因为含义非常多,尊重,所以不直接翻过来。本身薄伽梵是佛的十种圣号,比如我们平时每天都要念的佛的十个名号,十个名号在我们生活中也有作用。


      阿难尊者有一次走在一个僻静之处,好像蛮恐怖的,身心不安。回来之后就请问佛,“世尊啊,我一个人走在僻静处啊,甚至尸陀林啊,我很恐怖,汗毛直竖,头皮发麻,如果这样情况,我怎样来正确的解决这个问题呢”?佛陀就跟他说你可以念佛的十个名号。十个名号我们在座的会念吗?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那这所有十个名号合在一起叫什么知道吗?就叫薄伽梵,十号合起来就叫薄伽梵。但是佛的每一个号的意思都很广的,所以当念佛的十号的时候就会离怖畏,我们胆子小的念佛的十个名号你就不会再恐惧,不会再竖汗毛了,这个很重要。

      薄伽梵是佛的名号的总称,他也是十个名号的最后一个名号,世尊的梵语叫薄伽梵。翻译成中国文字呢,是总摄诸蕴,能破烦恼,照见蕴的本质,破天魔、四魔等四种魔怨。四种魔怨是烦恼魔、五蕴魔、生死魔还有天魔。所以这“世尊”、“薄伽梵”有破这四种魔的威德力。

      薄伽梵中文的翻译有六种意思,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祂有很多的意思,所以一般都没有翻译,薄伽梵也为十种名号的总称,最简单就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说的五蕴“色受想行识”。昨天读了第二段,我们今天来详细说这下面一段。
    

图片


      这五蕴当中第一个是色蕴,那什么是色蕴呢“谓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色”。云何四大种,什么叫四大种呢?我们佛教里叫地水火风。那地水火风是不是外在的物质啊?(学员:是)。那我们身体有没有?(学员:有)。也有,我们吃饭啊、喝水啊是摄用外在四大入内在四大,一死了之后内在四大又还归于外在四大,先借来用用。


那可以知道我们这身体是不是借来的?是借来的。
 

    
      那什么是地界呢?地界是什么特点呢,我们现在是不是都坐在地上呢,地是坚固、坚硬的。那什么是水啊?水是湿润的、流动的。那什么是火呢,烫不烫人?(学员:烫)。唉!衣服湿了可以烤干,火是温、热、燥。什么是风啊?你看风吹过来是不是很轻啊,风是轻而流动的。

      这地水火风四大种所造诸色,什么叫四大种所造诸色呢?那我们四大种是不是还会合起来造东西啊?从外到内,从我们身体上来说,眼根、鼻根、耳根、舌根、身根,色声香味触,这些都是属于色法。很多的色法都看得见,比如说这个墙我们还看得见,眼耳鼻舌都看得见,可以很直观的。色身香味触,我们眼睛对着色,鼻子也对一个色的,耳朵是对声,鼻子是对香,舌是对味,身体有触,对身体来说色是表现在触上的。



      再下面是无表色,大家看着这个文字哦,“色声香味所触一分无表色等”。下面其实又在解释了,什么叫眼根呢?“谓色为境清净色”,眼根它的色可以了知外在的一切色。他看到外面的这些色,以外面的色的这个境界,能够了知外在的这些境界。以这个色呢为境清净色,眼根。我们眼睛是不是可以看得到,看得到的这个叫什么名字,这个就叫眼根。

      那么耳根呢?耳根能听到声音的,听到声音的这个功能就是耳根,它以什么来对比呢,它是以声为清净色,就是声为境的清净色。鼻子是以香为对境的清净色,舌是以味为对境的清净色。所以每一个色在身体它的色就叫触,触是它的对境,每个对境不一样的。我们这个身体有时候比喻它像一个大村庄一样,里面各个功能都有,有眼睛的功能,耳朵的功能,鼻子的功能,每一个功能对着它的一个特别的境界,一直到身,是触为境的清净色。
       
      所以色法这里面分很多的,云何为色,色分很多的。从四大所造作的色,但四大本身地水火风也是色法,然后四大和合也出来色法,在我们人身上表现的眼耳鼻舌身也是色法。


所以“云何为色,谓眼的境界”,眼睛可以看到的这些也是色。显色形色及表色等,就是物质的各种表现形式有些可以看到,有些可以感觉得到。
      
      “云何为声。谓耳的境界”。什么是声音啊?耳朵能够听得到的,现在知了在响了,这是我们耳朵所听到的境界,然后,“执受大种因声”,这声里面又分了好多声。就像色一样的,眼睛所对的境界里面的色有显色、形色和表色。耳朵所听到的声呢也有好几种,这分的很细的。



      你看我们光听到知了的声音,知了的声音和风的声音是不是一样啊?不一样。所以下面就“执受大种因声,非执受大种因声,俱大种因声”这三种音声。


执受大种因声是什么意思?比如说风声、下雨的声音,也就是无情发出的音声就叫执受大种因声,这个名词是指什么?就是刮风的声音啊、下雨的声音啊、打雷的声音啊这些声音。这些声音里面有没有感情?没有的,所以是“执受大种因声”。
     
      什么叫非执受大种因声?就是有情的声音。就像我们前面讲的知了的声音,我们讲话的声音。


俱大种因声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无情的和有情的合在一起的,有个车开过去,“滴滴滴”按喇叭的声音,这个就叫俱大种因声。这“滴滴滴”物质的声音吧,没有情的吧。但这喇叭的声音有没有目的啊?这是人操控的。晚上我们敲鼓打钟,鼓本来是无情的,但是能让鼓发出声音,是不是我们人去敲打的,这就是无情和有情和在一起,有情来撞击无情所发出的音声,所以是“俱大种因声”。声音里面大致可以分成这三种。
    

图片


      “ 云何为香。谓鼻境界。”

香是什么?鼻的境界

香里面有多少?鼻的境界有你喜欢闻的,那就是好香。脚臭不愿意闻吧,那叫恶香,是你厌恶的香。香代表什么?那是鼻的境界,用香这个名词。香有好香、恶香及所余香。

      所谓所余香是什么?就是你对它没有什么感觉,你知道是种味道,鼻子也闻得到,但是你对它不会贪也不讨厌。贪的就是好的,讨厌的就是恶的。我们听这个的时候是不是脑子里已经开始有点思路了,香分多少种,声分多少种,色分多少种。
  

图片

     
      “云何为味”。

味是什么?味是舌所呈现的境界

我们吃饭时盐放多了会怎么样?(学员:会咸)。再加点糖呢?(学员:甜)。我们山西人喜欢喝醋加点醋呢?(学员:酸)。四川人喜欢吃辣加点辣椒呢?(学员:辣)。那这个舌头厉害不厉害?(学员:厉害)。这个舌头酸的、甜的、咸的、辣的都能把它识别出来。这就是什么?舌的境界。
     
      你看我们人,眼睛看色,有显色、形色、表色;耳朵听声音,有有情声、有无情声,有有情无情混合声;香有种种香,好的香,不好的香。味也是,酸甜苦辣种种味,我们生命的机能是不是这样的。下面就把那个触一分来解释一下。  
      

图片


下面我们来读一下“云何为所触一分,谓身境界。除四大种。余所造触。滑性涩性重性轻性冷饥渴等。云何名为无表色等。谓有表业及三摩地所生色等无见无对”。这是我们佛教专有的,好像你上化学课,这化学课讲什么,你仔细学下来,哦!有条不紊。我们佛教五蕴论,你看我们光读个《心经》“照见五蕴皆空”,五蕴里面这么多含义在里面啊。“度一切苦厄”。这一切苦厄种种的,这个苦厄分很多很多的,这一切都包含在五蕴里面。

      我们现在来学《五蕴》,所触一分。

触是什么?触是不是身体的境界啊。

这个身体的境界里面,触地大、触水大,触火大、触风大这四大种,是不是身体都能触到。触地大很坚硬的,你一拳打在墙上,手痛的痛的;你的手弄到水里面,可以在水里撩,玩水,这是不是身体的触感。手伸到火里面,喔!这么烫。如果身体在风里面,哦!好凉爽啊,对不对。

      除了这四大种之外其他的触还有吗?还有的。我们穿着的这个衣服衣料很好的,滑滑的,你感觉到很滑,然后你一出汗这衣料往你身上一贴还滑不滑了?(学员:不滑了)。不滑了,就变得涩涩的贴在你身上了。小朋友拿手按你肩膀,这个时候触是什么?很重,压着你对不对。还有轻啊、冷啊、饥啊、渴啊,这都是触的范围,这倒还好解释。


点击查看《大乘五蕴论》更多内容☞

接近于法的状态,这很重要


图片



图片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慧日法宝  感恩转发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相关文章
· 汉传佛教,真的没有密法吗?
· 佛陀最后的教言——《佛遗教经》带我们平安回家
· 超越生命
· 如薄伽梵略说五蕴……
· 佛性之中无喜厌,一切皆为平等持
· 当你问我:你为什么信佛?
· 三皈五戒真的就那么简单吗?
· 富足
· 接近于法的状态,这很重要
· 要怎样做才能实现所发的愿呢?
· 中国版“摔跤吧,妈妈!”:她把智障女儿培养成了世界冠军
· 有一种“专一”,让人头疼
· 热爱大自然
· 如何根据自己的根性,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法门
· 只要你愿意,在哪都能得解脱
· 佛心
· 自我牺牲精神
· 4岁断肉,5岁断牛奶,这个女孩把全家人都掰素了!
· 退路
· 「读会儿书」:生命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