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
悉达多渡过了有名的恒河,进入摩揭陀王国,来到一个因有多位伟大精神导师而著称的地带。他决意要在此地,找到一位可以教他了生脱死的导师。这些大师大都住在深山峻岭。悉达多不厌其烦地到处访寻这些名师的所在。无论要攀过多少个山岭,跋涉多少个幽谷,他都在所不计。一月复一月,日晒雨淋,他就是这样继续寻访下去。
悉达多遇到一些不愿穿衣的苦行者,又遇到另一些全不接受供食,只靠山果野根活命的苦行者。这些苦行者认为让身体饱受大自然的极度折磨,可以令他们死后升天。
一天,悉达多对他们说:“就是你们重生于天界,这个地球上的痛苦依然是没变的。要达至大道,首先是要找到解除人生痛苦的方法,而并不是逃避生命。虽然像那些只顾寻求官感享乐而惜身如宝的人,必定不能有所成就。但枉然把身体虐待,也并不见得会有所帮助啊。”
悉达多继续访道——在一些修道中心留上三个月,另一些又留上半年。他禅定的功夫日益加深,但他却依然未能找到解脱生死之道。时光流逝,悉达多转眼已离家三年了。有时,他在树林中禅坐,脑海中会浮现出他父亲、耶输陀罗、罗睺罗以及他童年的影像。虽然这不免令他有点儿烦燥和气馁,但他要找寻大道的强烈信念,使他继续寻访下去。
有一段时间,悉达多独个儿在离王舍城城都不远的般茶伐的山边云游。一天,他持着钵下山往城中乞食。他行得缓慢庄严,面貌祥和而坚定。沿途的居民都注视着这个行仪高雅、俨如一头雄狮步过树林似的修行人。刚巧,摩揭陀的频婆娑罗王乘着御驾经过,于是他叫车夫停下来让他细看悉达多。他吩咐随从给这个修行人供养食物,又要他尾随悉达多以能知道他的住处。
翌日下午,频婆娑罗王来到悉达多居住之处。把马车留在山下,他与一个随从步上山径。当他见到悉达多在树下坐着,他便趋前招呼。
悉达多站起来。他从访客的装扮已知道他是摩揭陀的国王。悉达多合掌作礼,并示意请他坐在一块大石上。悉达多自己则坐在他对面的另一石上。
频婆娑罗王很明显是对悉达多高贵超然的仪表十分欣赏。他说道:“我是摩揭陀的国王。我很想请你与我一起入城。我希望你可以在我左右而使我得到你教导和厚德的利益。与你在一起,摩揭陀一定可以安享太平盛世。”
悉达多微笑,“大王,我比较习惯住在森林里。”
“这种生活太艰苦了。你既无床铺,又无随从侍候。如果你愿意跟我的话,我会给你私人的宫殿。请你跟我回去做我的导师吧。”
“大王,宫中的生活是不适合我的。我现正尝试找寻解脱之道,来消除自己及众生之苦。王宫的生活实在与我这个僧人的心愿甚不协调。”
“你现在就如我一样,年纪还轻。我是需要有个可以真正和我分担分享的朋友。我第一眼看见你,便觉得与你有缘。跟我来吧。你答应的话,我便留给你半个王国。到你年纪大了,你便可以恢复僧人的生活了。这并不会为时太晚的。”
“我多谢你邀请我的豪情厚意,只可惜我真正唯一的愿望,就是找寻替所有众生脱苦之道。大王,时光飞逝。如果我现在不把握目前年轻力壮的体魄,到衰老时便后悔莫及了。生命无常——疾病和死亡是随时都可发生的。被贪婪、愤怒、憎恨、情欲、嫉妒和骄傲的煎熬而引起的火焰,在我心中继续燃烧着。只有当我寻得大道才能令众生得到解脱。如果你真的对我关怀,就应该让我继续走我行了已久的道路。”
频婆娑罗王听了悉达多这番说话,更为感动。他说:“你这番充满决心的话实在令我感到非常快慰和鼓舞。敬爱的沙门,请容许我问你来自何处和你家族的姓氏。”
“大王,我是从释迦国来的。我的父亲姓释迦。他是现时在迦毗罗卫国统治的净饭王,而我的母亲则是已故的摩耶王后。我曾是个太子,王位的继承人。但为了要出家求道,我三年前离开了父母和妻儿。”
频婆娑罗王怔住了,“那你自己都是王族血统了!高贵的沙门,我实在有幸与你相会!释迦和摩揭陀两族一向的邦交很好。我刚才尽量用我的权势地位来意图说服你跟我回国,实在太过愚蠢。请你多多见谅!我现在只想提一个小小的要求,每隔一段时间,请你来我的王宫接受我的供养,直至你找到大道后,才慈悲的回来收我为徒。对于这个要求,你可否给我承诺呢?”
悉达多合掌答道:“我答应当我证道后,必定回来与大王你共同分享。”
频婆娑罗王对悉达多作一深鞠躬,然后与随从下山回去。
——摘自《佛陀传》
一行禅师 著
读后
提到修行学佛,很多人认为那是老年人才干的事情。这是个错误观念。年纪大了还能够去道场念佛的,只是极少数有大福报的人。大多数老年人,或者自己缠绵病榻,或者忙于照顾老伴、子女和第三代。还有些人活不到老年,便已与世长辞。
我们不能保证自己能活到年老退休的那一天;也不能保证自己老了,身体还算硬朗,大脑还足够灵活。所以年轻就是资本。佛陀三十五岁悟道,六祖慧能大师二十岁开悟,还有许多祖师大德都是年纪轻轻便成就的。因为年轻的时候,身体好 ,脑子好,学得进去。
很多人说,我要好好赚钱,等我老了,我才有钱用,才能给自己养老。这也是错误的看法。我们无法阻挡无常不期而至;我们健康时,尚且无法阻挡病魔来到,更何况人会慢慢老去。
趁年轻,的确要好好干一番事业,但这个事业不等于赚钱,是指我们的修行大业。趁年轻,多多行善积德,培植福报,自然可以安养天年。年轻时有体力、有脑力、有时间,是修行培福的最好时期。
学佛要趁早,修福趁年轻。年轻是学佛的好时光,莫等闲空度好韶光。
「摘自传喜法师开示」
ps:以上内容,来源编者的节选,只代表一个角度。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慧日法宝 感恩转发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