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修行是依理而入,除了我们有信仰,我们有一份虔诚的情感,但是它能持续经受时空经受种种内外的事件的检验是需要理性的。」
所以佛教的修行是个理性的行为,文殊菩萨就是表这个心德,理,般若空性是强大的理论基础,中国现在也是说理论自性,我们佛教徒就是要在理论的这个力量下,支撑着我们的忍辱、布施、持戒、精进、禅定。
所以六度啊,般若为导,我师父也常常告诉我们,佛弟子的修行,目足齐具,目就是代表我们的理论,我们的知见。
我们佛弟子的六和,六和又以见和为主,见一和其他都没问题了,见一和五个都能和,那五个和,见没有合,那也没有办法共住。
所以这个见,见地啊,有了见地,那我们能见念相继,能保持着它昼夜六时,那就叫行,行叫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虽为凡夫,只要有正确的知见和正确的人生方向,佛国可成,无上的佛国可以成就。
每日分享:
“佛”是我们生命最圆满的状态,也是我们众生最彻底的救怙者。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慧日法宝 感恩转发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