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
第二年的夏天,悉达多自幼的忠仆车匿驶着马车,载悉达多和耶输陀罗前往夏宫。沿途中,悉达多便乘机介绍耶输陀罗认识国内她未曾到过的地方。他们在每处逗留几天,有时更会在乡村里的民居过宿,与村民一起吃简单的食物,睡在绳织的床上。从这些经历中,他们学到了很多不同地方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有时,他们会遇到很悲惨的情景。他们曾见过有的家庭有九个或十个小孩,而每一个小孩都染上顽疾。无论他们的父母怎样日夜劳苦,他们永远都赚不够法抚养孩子的钱。一般农民的生活都十分艰苦,悉达多凝视着骨瘦如柴的小童,他们都因生虫或营养不足而导至肚胀。
他又看到一群伤残者在街上行乞,这一切的情景都使他非常不安。他看到这些人,全部都是被困在无可逃脱的环境里面,贫病交迫之余,他们更要遭受婆罗门的欺压。而对这些欺压,他们又都伸诉无门。他们离城都太远,况且,即使到了城都,又有谁会帮助他们呢?悉达多知道,就是一国之君,也没有力量去改变他们的悲惨景况。
悉达多很清楚明白宫廷里的一切运作,每一个官员都只顾保护和巩固自己的势力,把民间的疾苦和需要都置之脑后。因为曾亲身看到他们的互相斗争和残害,悉达多对政治只感到极度的反感。他很明白就是自己父亲的权力,也是十分脆弱和有限的——一个国君根本就是被囚于自己的地位之中,因而失去真正的自由。
虽然他的父亲也知道部属的贪婪腐败,但无奈又要倚靠这些部属来保卫王朝。悉达多知道自己继位后,也必然会这样做。他知道只有消除人们心内的贪婪和嫉忌,环境才会改变。就因为这样,他寻找精神解放之道的欲望又再次重燃了。
耶输陀罗聪明黠慧,她了解悉达多心底的冀盼,她与悉达多商讨不同的方法去帮助社会上最贫困的人,这种工作她已做了好几年了。除了替一些人解除痛苦之外,她的努力也为自己心里带来了祥和与快乐。如果有悉达多的真心支持,她相信这类工作一定可以持续很长时间。
她不时都会请教悉达多,问些有关她回城后将要重新投入的救援工作。悉达多非常明白她对这些工作的热诚,而且永远都会给她无限的支持和鼓励。耶输陀罗也因此对她的丈夫更加信任。
虽然悉达多从没怀疑过耶输陀罗做这些工作的价值,但他觉得这条途径并不能导致真正的祥和安稳。人们不单是被社会的不公平和疾病所折磨,更重要的是他们被自己内心所产生的忧悲苦恼所束缚。如果有一天耶输陀罗也陷入了恐惧、瞋怒、愤恨或失望之中,她哪会再有精力去继续她的工作呢?
悉达多自己曾亲身径历过因朝廷和社会的不健全而引起的怀疑、沮丧和痛苦。他知道心底里的平静才是真正社会工作的根基,但他并没有告诉耶输陀罗这种想法,因为他害怕这样做会令她更加忧虑。
——摘自《佛陀传》
一行禅师 著
读后有感
【认识内心的黑暗】
对于这个五浊恶世,我们真的要好好地去认识,否则光知道“五浊恶世”这四个字,心里面却没有觉悟,那么“极乐世界”四个字,跟我们也就没有关系。这一头出了,那一头才能进,对黑暗没有认识到的话,不会自己迎来光明的。
因为光明是从心里生的,黑暗也是从心里生的,心里有黑暗,光明很难生出来。如果我们牢牢地把持着黑暗,黑暗是不会散去的。只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些无量劫轮回的习气,黑暗的习气,才会把它驱除掉,铲除掉,这样光明就会属于你了。
以上选自「传喜法师」开示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慧日法宝 感恩转发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