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诵经】总有一些醒悟,是来自于经典的智慧

2017-05-01 07:08: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 《妙法莲华经》在我们佛教里属于果,这个“妙”是讲佛的妙,也是讲我们心的奥妙。但是,怎么能够让我们明了果地的境界呢?那要从因地入手。

  •   我们汉传佛教把印度特别的经典都取回来了,有开智的《楞严》,成佛的《法华》。这《楞严》是因,《法华》为果,要想明白《法华》的果,就得在《楞严》的因当中去用功。《楞严经》明白了,按照《楞严经》去修,修出来觉悟的果就是法华。

    传喜法师


智因


《楞严经》卷四中,佛陀敕罗睺罗尊者击钟,以此引导四众破除妄念,这钟声是有生有灭的。草木春日萌生,夏日滋长,秋日枯黄,冬日残落,这外在的现象是有生有灭的。


我们的生命也是生灭的,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总是攀着外在生灭的事物,所谓“用诸攀缘,此心不真”。「 当我们随着生灭的现象流转,我们的心就处在生灭的状态里,生命也随之变得有生有灭。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便是如此。


钟声有生有灭,这个“声”我们称其为声尘,声的尘是生灭的、有来去的,但我们的闻性是不生不灭、没有来去的。所以自性本不生灭、本自清净、本不来去。我们随波逐流,依攀缘心随逐生灭,故得生死流转。


一切众生“不知常住真心”,生命本有的清净自性,《楞严经》里称其为涅槃妙心。一直以来,我们于这涅槃妙心不知不觉,不回光返照,不加以守护,反而以攀缘之心随逐妄想,以致落于生死之中。若是以涅槃妙心为受用,皈依涅槃妙心,回光返照,净念相继,就能超脱生死,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


《楞严经》中讲到两种根本,一是无始生死根本;二是无始菩提涅槃。 如果皈依生灭,就难免生死轮回;但如果皈依自己的佛性,那不生不灭的佛性,就是菩提涅槃。


草木春夏旺盛,秋冬凋零,但我们的佛性不随四时而凋。佛教说,每一个生命都有佛性,只要能够回光返照自己的佛性,便能成佛,这不仅于人类如此,六道众生皆是如此。所以观音菩萨不仅在人间说法,还随类化身,于六道中广度众生。


妙果


《妙法莲华经》第七卷第二十七品中,贵为国王的妙庄严王,因两位儿子的教化,舍弃王位,出家证道,得“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他腾升虚空,高七多罗树,向佛禀告:“世尊,此我二子已作佛事,以神通变化转我邪心,令得安住于佛法中。”


第二十七品已是《法华经》的末尾,把重点都拿出来了。如果你知道佛法了,为了行持佛法,纵使拥有王位也应该放弃。妙庄严王就说:“我从今日,不复自随心行。”他这个时候才真正皈依三宝,并进一步说:“我不复自随心行,不生邪见、骄慢、嗔恚诸恶之心。”如果妙庄严王不在这里做个榜样,何去何从你就不知道,那《法华经》不是白读了?所以我们要像妙庄严王一样:“我从今日,不复自随心行。”不要随着自己凡夫的分别念,不生邪见、骄慢、嗔恚诸恶之心。

    

   我们念佛念的是清净,念无染,念莲花果,不是念五浊。念佛,身心都能够相应,然后就开智慧。读《法华经》你会知道,都会在经的意义里面,好像宝藏浮出来一样,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得到一些这样的受用。



 图片


所有资料来源: 慧日禅寺官方网站

時間:2015年5月22日

地點:慧日禅寺法堂

开智的楞严,成佛的法华诵经法会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慧日法宝  感恩转发


图片

慧日禅寺法务流通官方淘宝店

https://huiriliutong.taobao.com/



图片



慧日禅寺流通官方微店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店铺



图片



大觉堂法务流通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店铺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

观看腾讯慧日视频


相关文章
· 王阳明:做事是最靠谱的修炼
· 智慧是佛母——文殊圣诞心灵讲座圆满
· 留此金身度众生——纪念慈航法师圆寂63周年
· 农历四月初四 恭迎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圣诞(不可多得的求智慧殊胜日 转发功德无量)
· 大型经典讲记《回头如意》 庆文殊师利菩萨圣诞庄严发布!
· 有声书•三乘戒法 参照不同
· 以正思维观智,返闻闻自性而成就无上道
· 真正的快乐来自智慧的选择
· 明海大和尚读诵三坛大戒《般若传灯祈愿文》
· 传喜法师五台山讲座《回头如意》即将发布!敬请期待!
· 回归圣贤文化 | 高校学生慧日禅寺游学
· 《诸佛十万名号》闻者吉祥 诵者得殊胜加持(转发功德无量)
· 有声书•经经相通 佛佛相同
· 相似Alike•展现的只是我们普普通通的生活
· 学佛就是修心,修我们的动机
· 五台山的千古之谜:「前三三后三三」
· 走进智慧人生,体会圆满如意
· 有声书•持佛戒律 与佛同在
· 善知识普永恒的甘露润心
· 【微视频】见道方修道 不见云何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