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

2017-02-08 12:43:00 发布: 人气:6

心莲润春露,日月照佛坛

愿竭轮回海,相逢喜乐园


图片


信为道源功德母


 文 传喜法师

摘自 |《钵水明镜》第四章





图片


敬听


信为道源功德母



图片


(点击播放器绿色按钮收听)



图片


我们凡夫比较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总想要抓到一个实有的东西,即使在学佛过程中,也经常抱有一种交易的心态,要得到一个实有的东西。现在很多人哪怕去参学善知识,总是想求一个法,如果没有法的话,就觉得好像没有得到什么。


其实我们念佛的人,大家都会知道佛教讲信、愿、行。能不能得到佛教的利益,信是很重要的。信是信心,你有没有信心很重要。有信心的话,三宝的功德自然就会在你信心里影现出来。如果没有信心,这个不是有为的交易,也就是加持力不是一个有形的东西可以送给你的,这必须是在有信心的人,他的心里面才会呈现出来。


所以首先我们学佛的人要修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是很重要的,信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法,也不是师父要求你每天要念多少经咒,要做多少功课,并不是这样的。最重要的是信心,众生就是信心很难生起来。


所以藕益大师说,能不能得到佛法利益,能不能往生净土,全看信愿之有无,我们能把这个信修起来了,那就没问题了。这个因有了,果是没有问题的。所有佛法的学习,都要有老师的。你皈依谁,就好好皈依,就是你的清净地,长时间地观察依止,培养对师父的信心。


就像我们生病看中医,开的药方也是在调整的,第一个方子见效了,然后第二个方子再开给你,这样慢慢地调整。佛出世说法,还分三乘法来说,本来就是说诸法实相,但众生不是一下子可以明白的,还要一部一部来说。佛陀为了对治众生那么多的烦恼,说八万四千法门。所以说你亲近善知识,对他要升起信心。这个信心是很明确的,就是对你依止的人,要升起信心来。


“信”的内容很多,总的来说我们信三宝了,但怎么去实践呢?我们在皈依的时候,在念的时候,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在实践的时候,是先皈依僧。我们佛门功课上,按照正规的皈依仪轨来说,不是皈依师父马上出来,而是要皈依的人聚集好之后,维那先喊,我为汝等恭请某某堂上,某某法师,此法师诲人不倦等等,介绍他的功德。介绍完法师功德,再称,若不依师,焉能闻法。你没有依止好的师父,你怎么能听到佛法。你怎能理解佛法的真实义呢?如果你不知道佛法的真实义,你怎么见佛?不要说见佛了,见罗汉我们也见不到。人心还隔肚皮,凡人对凡人还不了解呢。你怎么了解罗汉?初地不知二地的境界,那更不要说了解佛了。


这说明我们学佛过程当中,每一步都是由善知识的带领而实现的。在实际修学上,先是依僧,好好的对僧升起信心来,才会闻法,才会思法,才会修法。所以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先依止善知识,信心才慢慢地增长,培养起来。信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生起来的,就是菩萨的信,还有十信位,还分十个级别的。所以以后找到自己有缘的善知识,就要好好地跟着,慢慢地培养和建立这个信。这样我们就会进入佛法修行的状态了,了生脱死就有可能会实现了,否则我们的愿望跟结果还差很远。


《六祖坛经》里,六祖大师跟五祖说:未悟师度,悟了自度。我们都还没悟,就好好的求“师度”,悟了才自度。六祖大师就是悟了之后也不能抛开五祖大师,因为信心建立了,是没有来去的。如果认为有来去,你还是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如果没有来去,那走来走去,还是没有走出五祖大师的加持力。


所以在这个方面依止善知识是最重要的。不仅是学佛法,就是世间你学木匠,学裁缝也要找到好老师。学中医也是要找到好老师,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好的中医师。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好的佛教徒,首先也要找到好的师父,然后依教奉行,闻思修行。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志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慧日法宝  感恩转


图片

慧日禅寺法务流通官方淘宝店

https://huiriliutong.taobao.com/



图片


大觉堂法务流通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店铺



图片



慧日禅寺流通官方微店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店铺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

观看《钵水明镜》全辑


相关文章
· 有声书 • 超越生死险狭
· 别小看为动物畜牲念一句咒语的功德
· 凭儿女口述画出的妈妈肖像,在掀开画布的那一刻...泪奔
· 【佛典故事】最殊胜的吉祥物
· 传喜法师:吉祥人生
· 有声书 • 依传承得加持
· 在利他中遇见自己‖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能利于他人
· 传喜法师:什么是真正的放生?
· 一幅能讲话的自画像传奇故事
· 有声书 • 解脱靠信心
· 永恒的甘露‖曹溪一滴•荫庇千年
· 有声书 • 依善知识破无明
· 天心行空‖大行大愿,普贤精神
· 传喜法师:欲受菩萨戒 先修菩提心
· 春天的渡口
· 有声书 • 弥陀如何带业
· 带您探讨心灵与命运的关系‖命运好坏,操之在己
· 禅林故事:卧如来
· 有声书 • 珍惜因缘依止善知识
· 什么是真正的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