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第一愿,我们得到的启发是“一切恭敬”, 都把他当成我们的善知识,甚至不单从有情,有情、无情,我们都要从当中得到启发,就有一个求知识、求智慧的心,在看万事万物当中,我能得到什么启发。
那得到什么启发----不离根本! “见境之时,见心不见境”,有情的里面也回光返照。所以修净土就是观一切有情皆是阿弥陀佛所化,无情也是阿弥陀佛的光所化,所以正报依报就庄严了!在金刚乘里修大圆满的,这个叫清净观、本净观,也称为叫清净见;就是见一切都是从殊胜的角度来看,一切有情都是佛所教化,就是来教化我的,佛所化现出来,就是为了要成就我、教化我的;一切色也是佛的无量光、无量寿所化。你这种“一切恭敬”,修这个就是“情非情境”,情非情境都变成智慧、变成佛的光明,这就叫修净土,这才叫真正的净土法门,真正的修净土是这样。所以说,“真是修道者不见他人过,他过即我过”,我们都会顺口溜念。为什么?它就来自于这里!对于一个真正有清净见的人,见情与非情皆是佛所化,而为什么要化出来---就为了度化我们!
包括莲花生大士来五台山,最后文殊菩萨就问莲花生大士,“你来到这里,你的感悟是什么呢?”,莲花生大士显现大梵天王的样子,向文殊菩萨行礼,说“大圣,我来到五台山十分欢喜自在,并体悟到内密的自身、外显的五台山、乃至一切法界,都是诸佛五智自然地流露,为了大悲周遍法界,所以您寓悲于智,示现了不可思议的缘起教化……”这一段话是莲花生大士向文殊菩萨所说的。
只有真正地体悟到这种大清净,才会真正地产生大平等!有了这样子的一种智慧,才会产生同体的悲心----别人的好我要随喜,你看别人长得漂亮,要想“都是他过去修的因好,现在感的果这么好,那我要好好修因啊……”----别人漂亮是让你生随喜心的,不是让你生嫉妒心的;别人的不好,你要生起悲愍心----这都是过去的因不清净,所以现在的果也是这样,所以我应当戒除,我要注意在我的因地里不要这样作,所以就想“他为我表法”,对他生悲愍心,对自己生警戒之心。那你看到所有的一切就知“道”,就会提醒自己!
慧日禅寺法务流通 官方淘宝店
https://huiriliutong.taobao.com/